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88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42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3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我国古代哲学经典著作《韩非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法理思想和文化意蕴是英译过程中需要被准确传达的重要元素。本文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以《韩非子》两个英译本为例,分析译者在传达原著法理思想和文化意蕴时运用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并以此为参照探讨中华典籍英译过程中关联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22.
古籍的收藏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典籍文化丰富多彩,本文结夸实际.指出图书馆应重视古籍的收藏,并提出具体保护措施.使其得到克分利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923.
旴江流域自古以来就名医辈出,这些医家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仅行医救人,而且将自己的行医心得与医德素养编撰在自己的医学著作中,为后世医者树立仁医的思想借鉴。文章以旴江医家典籍中的陈自明、危亦林、龚廷贤、李梴、黄宫绣等旴江医家道德素养为切入点,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医德素养培育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24.
私家藏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是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标志;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变迁的结果;是保存文化典籍,传播优秀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读书人的精神生活支柱;是孕育版本校勘学、图书馆学的胚胎。  相似文献   
925.
先巴 《收藏》2010,(1):73-79
藏文典籍的形成 藏族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之一,而藏文典籍则是祖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926.
927.
在翻译规范理论视域内翻译就是一种受规范制约的活动,译者往往会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接受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的制约。具体到相对受欢迎的《淮南子》英译,马绛领衔的汉学家团队首先根据翻译政策和翻译直接性相关的预备规范选择出具有可译性的文本,然后遵循翻译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相关的初始规范,再参照母体规范和文本语言规范相关的操作规范,产出既服从源语文化规范又服从译语文化规范的规范译文。马绛等汉学家在译入《淮南子》过程中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规范意识,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国内学者主动译出中国典籍具有十分重要且具针对性的启示:国内译者需主动争取海外汉学家加盟,采取中外译者协同翻译的合作方式;需基于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的具体内涵付诸于文本翻译实践;需将翻译规范内化于惯习,推动翻译场域的整体运作,以期产出能够有效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经典译文。  相似文献   
928.
彭知辉 《情报杂志》2023,(7):1-7+54
[研究目的]梳理、分析《鬼谷子》的情报思想,提出研究中国典籍情报思想的基本路径。[研究方法]通过文本阅读,采用两种研究路径,提炼出《鬼谷子》情报思想的基本内容。[研究结论]《鬼谷子》情报思想研究路径之一是“以今观古”,就是运用现代情报理论,发掘《鬼谷子》在情报功能及定位、情报内容、情报原理和方法、情报与决策关系等方面所包含的情报思想;研究路径之二是“以古观今”,概括《鬼谷子》“揣情”论、“制人”论、“知人”论和“听”论等方面的情报思想,并探讨它们在推动现代情报理论发展创新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929.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中国典籍可分为经、史、子、集四类。从表面上看,《史记》属于史部,但历代学者在谈论《史记》的文化品质时,又常常把《史记》归入子部。这是为什么呢?笔者以为,这与司马迁为《史记》树立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标尺相关,与他借《史记》承担“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史记·太史公自序》)的思想相关。从这一意义上讲,深入研究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应该是《史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史记》堪称是雄视千古的杰作。它的出现不但打破了已有的史学秩序,而且为中国史学…  相似文献   
9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