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61.
《云南科技管理》2014,(6):99-99
<正>建水陶园三杰紫陶文化有限公司是国家工商部门批准,注册成立的一家以传统手工制陶工艺,生产销售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建水紫陶"的专业企业。公司遵循科学发展观,以弘扬紫陶文化、铸就紫陶产业辉煌为己任,秉承"建水紫陶"传统制陶工艺,兼收并蓄,传承发展,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使公司成为建水县目前最具规模和生产能力的规范企业。公司现为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云南文产网理事单位。公司占地面积3800平方  相似文献   
62.
首先,要培育创意土壤。“创新之父”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的实质就是组合”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思路。无论是电视机构还是其他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对各种文化形式兼收并蓄。只有广泛吸纳各种文化的养分和精华,才能保证创造培育出令创意文化开花结果的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63.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式的社会,国门敞开,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网络时代的知识、经济、信息已高度一体化。只有改变封闭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局面,倡导开放式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素质、基本的生活技能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4.
长尾理论和网络媒体的兼收并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04年10月,《连线》杂志的一篇文章提出:只要渠道足够大,非主流的、需求量小的商品销量也能够和主流的、需求量大的商品销量相匹敌。而旧的渠道霸权正在由互联网消解了,新的渠道条件正在由互联网开拓了,这构成了当下十分流行的长尾理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5.
北京自古就是我困北方重镇,辽、金、元、明、清先后建都于此,在饮食方面,形成了荟萃百家、兼收并蓄、格调高雅、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北京老字号,在北京老字号餐厅里能晶出老北京的味道,品出京腔.  相似文献   
66.
刘天华是近代中国器乐建树卓著的国乐大师,他的一生为改革国乐而奋斗不息,开拓了二胡演奏音乐之新天地,并使之成为极富表现力的音乐。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教学、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录等方面,建立了重要的业绩,对民族器乐有着多方面的贡献。刘天华关于国乐改进的思想与实践,对近代及其后的中国器乐,有着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蓉塘义塾翰墨香,明道学堂书生琅."明道小学创办于1775年(清乾隆四十年),前身为蓉塘义塾.两百多年厚重绵远的文化底蕴,兼收并蓄的治学襟怀,孕育出"教学研训一体,明育人之道;学思行创合一,明成人之道"的明道文化.教师均衡后,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走到了一起,同在"明道"这一片蓝天下,学校高效教研文化该如何传承?在活动中教师又该如何定位交流?我想结合一节课的"磨课"历程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68.
巴金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编辑家.本文主要以巴金在文化生活出版社担任编辑期间的实践为例,从新作者的培养与发现、兼收并蓄的选稿原则、注重书籍的文化含量三方面对其编辑思想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9.
柳宗元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与佛教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使在佛学文章中,他亦从未对佛教的有神论表示过妥协,因而,指责柳宗元佞佛,根据是不充分的。柳宗元的思想是以荀氏之儒为主体,兼收并蓄的开放体系,“统合儒释”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与韩愈都以振兴儒学为己任,但韩认为儒学的危机主要来自佛、道的冲击,故主张排佛、老;柳则认为危机主要来自儒学的神学化和自身的封闭性,故在批判这种神学化的同时,还主张援百家之长以济儒。“统合儒释”的实质就是援佛济儒。思想史的发展证明,柳宗元的主张是进步的。  相似文献   
70.
圣诞与荒诞     
中国向来号称是“礼仪之邦”,最讲究过节。国有国庆.家有家祭,阴历节.阳历节.一年三百六十日,隔三岔五便是节。过完了自己的节.再过别人的节。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当然也就“节多人不烦”.过节总是一件好事.多多益善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当年李闯王的最高理想不就是“天天都过年”嘛!何况中国人又胸襟博大,能够融蛮化夷,许多洋节.都被咱们兼收并蓄.毫不歧视。比如什么盂兰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