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857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效果是智商与情商协作的产物,情商制约着智力发挥的程度和限度。新课程理论倡导的"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92.
高职高专院校复杂多元的生源实际和各种英语教学法的优缺利弊决定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在教法上需要突出两大原则:其一是因势而为以维持教学秩序和激发学习动机,其二是兼纳优化以整合学习资源和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93.
“使”字兼语句的结构与一般兼语句基本相同,但深层语义结构却与其有很大差别,可以视为话题兼语句。汉语兼语句表层结构的相似性,导致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容易将“使”字兼语句与“叫”、“让”字兼语句及“把”字句混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深层语义的讲解入手,灵活使用追问法、情境语用法、句子合成法、近义词对比法等帮助留学生正确地使用各种类型的兼语句。  相似文献   
94.
95.
本文结合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创作与批评实际,对"和"之美的两种重要生成形态--"两极兼融"之美、"多元合一"之美及与其相关的具体表现形态(特别是"集大成"之美)谈谈浅见,以期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并对当今的文学艺术创作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6.
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无处不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就文字的锤炼,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都表现出一种至高的神美。特别是在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真实的体验,闪烁着圣洁的人性美。教学中必须抓住这条红线,才能挖掘出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而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97.
丁新 《中国教师》2013,(22):9-10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蕴含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可通过文质兼美的文本领略大自然的万种风情,与古今中外的智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感受人世间的冷暖与悲欢。《迟到》一课采用回忆的方式抒写了作家林海音童年时代因赖床不愿上学而被父亲严厉责打的故事。第一次备课时,我觉得文本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语  相似文献   
98.
左渊臻 《中国教师》2013,(Z1):46-47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定义:"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这个表述来看,语文教学既具有工具性的功能,又承载着文化内容。因此,语文教学既要引领学生吸纳,又要引领学生演绎。  相似文献   
99.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档案是农村改革发展的真实记录 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走向大致可概括为土地按户承包、兼业农户涌现、专业户的大量出现、经济联合或协作组织形成四个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今天出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党在每一时期的农村政策都保证了农民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00.
在这些年的初中教学中,熟读教材内容,感受科学知识丰富多彩。其中除有关理、化、生、地的知识外,还有许多古诗词在科学中运用,并自成科学一趣。因为许多文质兼美的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从中我们不但可以发掘到中华民族深远灿烂的文化,还能探索到无限神奇的科学奥秘。并且,在中考命题中也时常出现古诗词题材,还有,教师在一些新课的引入里,经常引用古诗词。所以,在欣赏娱乐的同时,别忘了多琢磨其中的科学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