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729篇
科学研究   73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96篇
综合类   37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6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461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任孟山 《留学生》2010,(6):60-60
真正的快乐源于哪里?不是月薪几万的工作,不是有车有房的体面生活,更不是令人艳羡的成就和名誉……总在追逐外在的成就,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自己.每日忙忙碌碌,却经常不知所措、迷失自我.这样的你永远也不会满足.更不会快乐,其实,真正的快乐之源,就在你的内心。  相似文献   
992.
心理学告诉我们:“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作负担。”目前,许多学生之所以把作文当成一种负担,一见作文就叫苦不迭、唉声叹气,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作文缺乏兴趣,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使学生由感到难转为“乐其业”,这就是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993.
翻阅当下的一些高考作文,我们会看到一个令人悲哀的现状:许多考生的作文中没有真实的生活,没有真切的体验,没有真挚的情感,充斥全篇的是十足的意识形态话语、空泛的陈词滥调、造作的矫情假意。刻板的思维和套路,反应的是内心空洞和浮躁。在花里胡哨的文字中间,  相似文献   
994.
每一位教师都渴望成功,每一位教师都渴望被别人认可,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成长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呢?我想应该先做一名三心二意的教师。  相似文献   
995.
徐玲 《江苏教育》2010,(2):56-5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藏,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致力于做一个“藏”起来的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少一些横眉冷对、训斥责备,多一点简单含蓄、宽容尊重和以身示教.从而达到其乐融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96.
一、改变自己,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教学的态度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一定成绩后,我找到了自信,但内心也产生了骄傲情绪。而不久前的两件事改变了我。一次是干部会上我们分享到这样一篇文章:有一位农民总能种出最好的玉米。  相似文献   
997.
正爱是一种崇高的内心体验,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后天的培养才能形成。而爱的培养有时候不单单是语言的表达,不单单是谁教会谁去怎样做的简单形式。爱,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相  相似文献   
998.
"情者文之经."作为独抒性灵的一种文学形式,散文更是以情感为生命.作家在创作散文时,或在宏阔的历史中撷取一个截面,或于绮丽的山水中截取一幅画面,或直视内心体悟心灵千变万化.不管选取什么样的材料,他们所着力表现的正是自己内心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与体验.散文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进入文本,通过字词品析、朗读、倾诉等手段,与作者一起共同经历文章情感的浸润,从而体验社会、人生之纷繁,获得精神的洗礼和智慧的提升.  相似文献   
999.
杨林 《师道》2010,(9):42-43
每每以时而急促,时而缓慢的步履穿行在校园时,总能听到或熟悉,或陌生孩子的那一声声“老师好”,这时内心深处总生出一些莫名的感动,甚至于激动。我会在一瞬间轻柔地答一句,“你好”,遇到人多时,会是“你们好”,但绝对不会是那个“啊”,那是多么的老气横秋,那僵死的“师道尊严”的面容。不求什么,只是这样说时,自己内心舒畅。  相似文献   
1000.
郭馨 《新读写》2010,(6):14-14
我是两年前开始接触安妮的,似是由好友推荐。之前看到这名字一直以为作者是写言情小说的,于是心存芥蒂,之后才感慨不已。初读安妮的书时是又惊又喜的。惊的是看惯了老一辈文学大家忧国优民悲天悯人的笔调,在课本外竟还有这等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