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441篇
科学研究   157篇
各国文化   220篇
体育   97篇
综合类   148篇
文化理论   98篇
信息传播   17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668篇
  2013年   598篇
  2012年   825篇
  2011年   897篇
  2010年   817篇
  2009年   641篇
  2008年   891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出版参考》2011,(16):27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5月28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主办的《空中的梦想家》新书发布会在书博会举行。与众多名家不同之处在于,这次主角是一名90后年轻作家,同时也是一名在校学生。  相似文献   
92.
叶倾城,知名作家,著有《爱是一种修行》等散文集,《爱或不爱都是事儿》等信箱集,《原配》等长篇小说"写作之于我,越来越像一桩宿命,一份天赐的枷锁,但我愿意背负这沉重,直至永远。"如此注解事业之于自己,恐怕也只有叶倾城。能将这"枷锁"舞出灵动,何尝不是一桩幸事。作为作家、主持人,叶倾城将以怎样的视角观照青少年的成长,我们很是期待——  相似文献   
93.
一批"老作家"在"新时期"陆续发表的反思散文,不仅体现出明确的文化承担意识,而且在对文化的反思和比较中抒写了丰富的伤痛和欣喜之情.他们对沧桑往事的文化省察,彰显了散文诚与真的诗学品格,本身也应当成为可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4.
语文可以是无边的芳草,可以是出鞘的利剑,可以是心底的长歌。台湾作家余光中称“中国的语文是一曲委婉动情的歌”。  相似文献   
95.
温志旺 《学子》2012,(1):27-28
一、巧用“南风效应”——广施温暖之心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南风比威力,看谁先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大发威力,寒气逼人,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拂,春暖花开,行人因觉得暖意上身,继而自然地脱掉了大衣,“南风效应”由此产生。“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处理师生关系中,要让学生感觉到温暖。没...  相似文献   
96.
张鸣 《留学生》2012,(11):33-33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10月11日公布了颁奖结果,水落石出后,又是一番难以消停的争论。诺贝尔文学奖颁布前夕,有关莫言能不能获诺奖、该不该获诺奖,两帮人马在网上争得脸红脖子粗,这也是诺奖情结的一种表现。然而,有什么可争的?对待诺奖,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安静等待。  相似文献   
97.
张之路走上儿童文学创作道路是偶然的,但他有丰富的阅读经验,有十年教师生涯给予他的丰厚生活积累,有此前成人文学创作的准备。所以他的书很多少年儿童都喜欢读,孩子们能从中得到很多益处。同时,他也喜欢少年儿童那种天真无邪的热情。因此,他对自己踏上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一辈子不后悔。他的创作体会是:好的儿童文学创作比成人文学创作难度大,需要深入浅出;儿童文学一定要讲究故事性;要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关于幻想文学,他认为是儿童文学一种新的创作形态,值得提倡,但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理论界定。  相似文献   
98.
重金属乐的震撼、在线公司、科技会谈、政治和文化,任何对郭怡广专栏和其博客《我是北京人》熟悉的人都能从他的笔触中发现这位“唐朝乐队”的前吉他手兴趣极为广泛。郭怡广(Kaiser Kuo是其英文名)是美籍华人作家,是奥美中国教字行销策略组总监。  相似文献   
99.
杨红玉 《现代语文》2006,(12):83-84
刘勰《序志》中把《心雕龙》分为四大部分,第四部分可以称为学评论,周振甫说,学评论部分,“即从学史、作家论、鉴赏论和作家品德论的角度来探讨学评论”[1],所谓作家论即为《才略》篇。纪昀评《才略》曰“各论其人”[2],指出《才略》篇是专门批评论述作家的。刘永济解释“才略”二字说:“才略,才能识略之谓也,属之人。”[3]詹镁说:“《才略》篇是专门评论作家的才思的。‘才略’就是才思和识略。”[4]这些观点都指出《才略》是论作家的。  相似文献   
100.
庞茹 《文化交流》2016,(8):70-72
正作家阎文曾说:家训是传统文化映射在日常家教的璀璨结晶,更是一个民族精神血脉的不息流淌。《看见传承》一书所展示的厚重内涵,在当下仍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正能量。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用家训来教育、训诫家人、子弟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时中国人聚族而居,重视家风世泽,能够凝聚人心,形成良好的家族风气。人们一方面强调继承,向高贤大德学习,保持德行不坠;另一方面,努力做好自己,成为新一代的典范,将家风归炼成文字,便是家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