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现代战争中法律战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法律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伊拉克战争中涉及武装冲突法问题较多,斗争也较复杂,法律战凸现出自身迥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32.
人类自有法律以来,便有了对公平的追求。冲突法也不例外,公平在冲突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冲突法理论也通过“形式正义”的实践完成了它对公平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33.
随着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主权,我国已由单一法制国家转变为典型的多元法制国家,制定中国统一区际冲突法是必然趋势。正义、秩序、效率是我国统一区际冲突法立法的主导价值,依此对其作体系上的设计是很有实际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34.
认知冲突是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原有知识与新知识、新情境之间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这种冲突可以成为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运用认知冲突强化新旧知识、情境间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方法即认知冲突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从创设情景、解析问题、重构认知结构三方面运用认知冲突法。在运用认知冲突法时,要注重与其他方法的结合,注重与教学目标实现的结合,以及与调查、积累和集体备课等活动的结合。  相似文献   
35.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确认准据法的重要冲突法规则,最早运用该学说确定涉外合同之债和涉外侵权行为之债准据法的,均为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富德(Fuld)。在冲突法立法方面。我国从一开始就接受了最密切联系原则。但是,我国现行冲突法有关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立法系统性不够。整体水平尚有待提高。从现实需要考虑,我国应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36.
国际私法之反致制度尚存在许多明显的缺点,其利弊之争一直不断,但从反致的历史发展及客观现实来看,该制度能够更好的实现国际私法的目的与宗旨。并且反致制度仍在向前发展并呈现出被普遍采用、适用范围趋同、被例外采用时又力图克服其弊端的发展趋势。鉴于反致制度将长期存在并发挥它的例外协调作用,我国的冲突法在立法和实践中也应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37.
互联网对传统以物理时空为理论基点的冲突法理论和规则的冲击,透过技术或制度层面,实际上可以归结为网络社会对管辖权的挑战,也可以说是网络所带来的时空转换导致各国争夺网络管辖权的竞争。晚近提出的诸多网络管辖权理论及理论基础,如"新主权论"、"管辖相对论"和"网址论"等都是为本国在新的国际空间中扩张提供理论基础。合理的互联网规制有待于各国在这一"虚拟空间"领域不断有效地合作。  相似文献   
38.
我国是一个多法域国家,在两岸四地中,对待区际法律冲突的做法各不相同。台湾制定了专门的区际冲突法,而大陆和香港、澳门则是比照国际冲突法的规则来解决区际冲突。这种状况导致在实践中存在管辖权冲突、法律规避、反致等问题,并伴随着判决得不到承认和执行。文章通过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现状和特点的辨证研究,比较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各种模式,认为解决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最佳方式是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而不是统一实体法,并对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最后提出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39.
由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已回归祖国,在台湾和大陆统一后,我国将会出现“一国两制四法域”的局面,区际法律冲突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中国区际法律冲突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所以会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解决冲突的原则也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至于解决的途径不外乎冲突法途径和实体法途径,但是又有着不同于别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0.
沈峥 《化学教学》2007,(10):1-3
探讨分析实施"认知冲突法"的一般过程,总结归纳在化学教学中认知冲突法的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