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20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3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崛起于三十年代的女作家萧红,以她的名篇<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六十多年来,人们津津乐道她的"萧红体"式的小说,而忽略了她作为左翼作家的某些"非左翼"化的作品.从她深沉的人生哲学中解读<北中国>,期望还原出一个更丰富的小说家萧红.  相似文献   
102.
以余华作品中的苦难主题为线索,揭示其小说在对待苦难的立场上所产生的由冷漠到温情的衍化,并对其变化的现实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3.
8月11日 晴 我,是那种一走进人群就再也找不着的女孩。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我性格内向,从不主动与别人交往。有人说我冷漠,有人说我清高,是的,谁能知道一向十分自卑的我一层又一层地用硬壳包裹自己,只是为了避免生活中的点点伤害罢了。因为我那颗原本脆弱的心真的承受不了那么多。  相似文献   
104.
在妈妈面前,我永远是一个需要呵护的孩子,在老师面前,我是一个听话但不刻苦的学生;在同学面前,我是一个冷漠而不疯颠的同学。  相似文献   
105.
爱之永恒     
展开历史的长卷,拂去岁月的尘埃,只有爱,也唯有爱,穿越时空,流注千年!爱,是人类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我们赋予了它太多的含意。有了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有了爱,人类才从冷漠孤寂走向祥和安康;有了爱,人类才从顽愚走向睿智;有了爱,人类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针对部分本科生沉迷于网吧的现象,分析了这些学生沉迷网吧的二种思想根源:迷茫、冷漠。针对这种现象,探讨了加强德育课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积极开展交互式网络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和管理,提高网络信息质量等措施;可望有效消除大学生沉迷网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7.
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战略部署.是加快改变我省城镇面貌普遍存在的破旧、土气和落伍,发展严重滞后现状的重大举措,是深得民心意义深远的一件大好事。做为一名新闻记者,肩负着宣传报道好三年大变样工作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8.
张羽飞 《湖南教育》2009,(12):50-50
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当然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参与。现在的很多孩子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并视为理所当然,而在别人需要他们关心和关爱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冷漠、自私。如何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就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9.
文静 《家长》2009,(11):16-16
朋友说起十四岁的女儿,满肚子的牢骚,说女儿冷漠,不懂得心疼父母,不知道为别人着想,心里头只有自己。朋友对我说:“你是文化人,又常看书写文章,给我出个主意,看看怎么教育孩子,让她有点爱心,懂得体贴大人。”  相似文献   
110.
“悲凉”是郁达夫《故都的秋》的主旋律,一开篇,作者就为全文奠定了基调:“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使众多“阅读指导”确定郁达夫笔下的“秋味”充满了“深远的忧虑和孤独者冷落之感”。诚如钱理群教授所言,由“时代的苦闷”而推出“作品必定是充满了单一的绝对的苦闷感”是“审美的误差”,但并不影响读者从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品出孤独和悲凉,只是对于这种孤独和悲凉感的成因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