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狂欢与凄婉:“花儿”的对立修辞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儿"中的情爱及性等羞于言说的欲望,被阻止在意识系统之外,常常处于缺失状态,于是便表现为"花儿会"表面的狂欢。透过狂欢的仪式、诗性的言语组合,可以读到"花儿"内心的凄婉。"花儿"和"花儿会"醉态的狂欢,其实是一种野性的释放,是人类自然本能压抑下自我情感的宣泄。狂欢和凄婉相互交织,构成了"花儿"的对立修辞论。  相似文献   
22.
疫魔虽无情,人间有大爱。2020年的春节,猝不及防,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打乱了本应有的和谐与美好。团圆饭变成了暂行别的晚餐,喜相聚化作了等再见的凄婉,隔离服黯淡了红嫁衣的容颜……在疫情面前,在责任面前,在初心面前,没有一个人犹豫,没有一个人退缩。无论是白衣天使,还是钢铁战士;无论是业界精英.  相似文献   
23.
作为宋词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的恋情词 ,就其感情基调来说则是感伤的。感伤是宋词感情基调的主旋律 ,是词体形式中所积淀的文化心理感情特征。相思闺怨、离愁别绪、凄婉哀怨构成了宋代恋情词的缠绵悱恻的感伤脉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宋代恋情词的感伤情调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4.
《虞美人》本是唐玄宗时期的教坊曲名。作为词调,它的源起大致与虞姬或虞美人草有关。该调在唐五代和北宋共有词作100多首,题材呈现多样化,涉及闺中情思、怀人怨别、羁旅之思、自伤身世等内容,名篇如李煜的"春花秋月"、晏几道的"吹花拾蕊"、苏轼的"对酒逢花"、周邦彦的"廉纤小雨"等,都表现出凄婉哀伤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25.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在人教版教材中,它被列为略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幼时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顽皮、淘气的“我”和一个宽厚、慈祥的祖父,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相似文献   
26.
秦观词风格凄婉哀厉,从其家世及入仕经历看,是长期生活困顿及奉亲养老困难所致。从政治挫折角度看,则与他绍圣以后所遭遇贬谪性质有关,而他早年所接受佛教文化思想,于其凄婉词风之形成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7.
“……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蒴洲”是一首缠绵动人的闺怨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江南不单纯是地理上的区域概念.它几乎已经积淀成为一个美好如梦、凄婉迷离而又让游子低徊伤感的幽远的意象。“我打江南走过”,自然便染上了凄清漂泊之感。“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以花喻人。  相似文献   
28.
维纳斯的断臂,使她的雕像呈现出梦幻般迷人的魅力;月亮有亏损的残缺,才赢得诸如玉盘、婵娟等美誉。唯有残缺的局部,方能成就永恒的美丽。“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古老沧桑的岁月,文人墨客或征戎、游历、迁谪,难免凄婉哀怨的离别。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亲友们“相见时难别亦难”,离别后的重逢十分不易,有的甚至成为永别。  相似文献   
29.
杨兴民 《现代语文》2007,(2):123-123
虽然有些人在文学史上并未被浓墨重彩地书写,但这样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易地将他们忘记,石评梅就是这样一位才女。石评梅(1902-1928),山西省平定县人,乳名心珠,学名汝壁,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父亲是清末举人,评梅自幼深得家学滋养,天资聪慧,多才多艺。  相似文献   
30.
一、失落的敦煌文化 夕阳下,莫高窟显得如此荒凉。 曾经那五颜六色的壁画,被一片白色掩盖:曾经那婀娜多姿的雕塑,被一个个惨白的怪像替代:曾经那充满色彩与文明的莫高窟,变得如此黯淡与苍凉。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元代的街巷……就这样葬送在一个道士手中,留下的只有满地的碎片,只有那墙上隐约可见的图像,只有那一片惨白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