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629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一直以来,作为优秀教师,你就是一泓水,那些时间的水流就沿着你的掌纹波动,一寸一寸光阴,一次一次努力,一个一个梦想,你生命的年轮就这样浸满了浓浓的书香……  相似文献   
43.
曾有人说,山区的职业中学,每年录取的新生都是经普通高中择优录取后所剩下的不受关注的一群,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养成教育不足,成才观念差,前途渺茫。常有校外人员介入其中,导致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等。职中学生常被人形容为“品种”不纯、“病虫”侵袭、“收成”无望的“三类禾”。其实,加强管理,因材施教,“三类禾”同样可获丰收。  相似文献   
44.
《内江科技》2003,24(4):6-6
黎威,男,1963年12月生于湖南衡阳,中共党员,国家二级编剧。现任内江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四川省艺术学校内江分校校长,内江市政协常委。 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文学艺术创作,1982年在《沱江文艺》发表诗歌至今,先后有200余篇(首)诗歌、散文、戏剧、评论作品在  相似文献   
45.
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制度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之一,其实质在于分校择优录取。不同于以往的统一择优录取,它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公平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公平。它的产生具有一定合理性,能完整表达准公共物品的属性,体现普通高中作为准公共物品的公共性;能深刻反映教育公平的内涵,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优质初中与薄弱初中学生"同分不同命"、指标生是否会影响优质高中升学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46.
《生活教育》2014,(1):F0002-F0002
无锡市立人小学位于太湖之滨,龙山脚下,阖闾城遗址旁,是一所全新的独立建制的公办学校。是由原隶属胡埭中心小学的张舍分校和上山分校以及原隶属于马山中心小学的阀江分校三校合并而成,于2013年9月正式启用。  相似文献   
47.
<正>Lois Weis,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教授,2013年当选美国教育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院士,纽约州立大学资深教授,是该大学体系的最高等级教授,也是世界公认的在全球经济、阶级与教育关系方面研究的重量级学者之一。应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杜亮副教授之邀,她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进行讲学访问。2014年10月21日,在杜亮副教授的主持下,  相似文献   
48.
《职业技术》2006,(8):17-17
南京市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刘芬撰文指出《,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在新课程教师培训中,也特别强调“自修——反思”的校本培训方式,让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  相似文献   
49.
积极的心态     
美国传奇教练伍登,在全美十二届的篮球年赛当中,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赢得十次全国总冠军,被大家公认为有史以来最称职的篮球教练之一.  相似文献   
50.
如果说老师的教只限于唯考试、求升学的狭隘目的。那么教的含义也就缩小和有所偏向了,学生的学不光是为了考试。大学入学考试择优录取,在现实情况下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如果学生进中学就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那么部分考进了,另一部分是不是就成了“废品”呢?对中学生而言,显然这种唯考试唯成绩的单一的目的指向性。与其说是对能力的考查。不如说是对答题效率的检测,这种状态造就了整个教育的落后。现有的考试。大都体现着终结性评价作用.却不一定能检测学生发展的内在可能性,更无法提示教学过程的优势和缺陷。那么,在实施课改的进程中。在社会要求学校“减负”的形势下,还要不要考试?考试是否真的成了教育的拦路虎?我认为,在当下没能找到更好的测试方式之前,考试非但不可轻易废除,相反应大力研究考试模式、内容。该如何通过考试给学生一个增长知识、驰骋思想的空间呢?我认为应从小处入手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