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83篇
科学研究   8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7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文学创作实践和理论层面存在两种偏狭:人性的抽象化或原欲化。两种极端化的原因在于人的活动与活动的人内部的分裂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分离。如何从分裂的现状走向融合,马克思文艺美学作出了有意义的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92.
魏晋以前,占据士人格中核心地位的是儒者大力提倡的“士志于道”。玄学的兴起,打破了儒家这种单一的入世文化结构,道家的认知二元分裂给传统士人格注入了新鲜血液,从此成为中国士阶层之人格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对东方士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3.
根据简并情况下的微扰理论和n=1,2,3对应能级的久期方程,推出n=4状态下氢原子的斯塔克效应中的久期方程,并算出该状态下氢原子在电场中的能级分裂情况。同时,对氢原子的能级分裂规律进行必要的推断。  相似文献   
94.
蒋敏 《生物学教学》2006,31(1):11-1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边画示意图一,边分析讲解,边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同时思考回答例1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5.
世纪之交的西方心理学处在深刻的反思和激烈的变革之中,其表现是:第一,自然科学的心理科学观虽然仍居主流地位,但是也暴露出它的缺陷和弊端。人文科学的心理科学观针对这些缺陷和弊端对心理学的自然科学模型的适当性提出怀疑,主张心理学应靠拢人文社会科学。第二,心理学的分裂和破碎现象引起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的注意。对于能不能实现心理学的整合,心理学内部出现了反对派、悲观论派和赞成派三种意见。第三,西方心理学日益关注文化因素对心理学的影响,脱离社会文化的抽象、中立科学模式受到质疑和诘难。  相似文献   
96.
《蓝色的马》是一部反映现代人特有的精神危机的力作。作者运用荒诞的手法,通过主人公“森”的精神与肉体的分裂和游历,不仅再现了现代人的生存现状;并通过“森”最终对二者的取舍表达了人类抵制荒诞主义、重寻精神价值的决心。  相似文献   
97.
大多数络合物的构型并非理想构型,通常要发生畸变。本文对有关络合物畸变的论述进行了归纳,并指出其局限性,同时对络合物畸变的规律作了一般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98.
本文讨论了福克纳的著名长篇小说《八月之光》的一个重要主题——现代社会中人格的分裂与模糊。在《八月之光》中,福克纳运用了许多手法如分裂、悖论、两极化甚至“一等于二”的模式以揭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双重性格,展示他们分歧的形象,展现现代人的内心冲突与模糊,揭露时代的混乱与无序,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灰暗现实世界的深刻认识与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忧虑,对边界与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99.
科学与人文分裂的原因及克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人的分裂是时代存在的。科学与人分裂的原因在于:人类实践过程中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科学技术极端功利的利用;对科学片面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理解。其克服途径:应以人关怀为指导来发展和应用科学,在实践中寻求科学与人的结合点,辩证地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辩证的真理观,正确理解科学和理性。  相似文献   
100.
以个体本位为文化基因的"自由"概念来自西方,却与殷海光恃才傲物、特立独行的个性暗合,因而成就了他最近乎西方个体本位的自由观."志道之士"的历史使命又决定了殷海光个体本位自由观"分裂"与"两难"的本土命运."自由思想者"与"志道之士"两难取舍的背后,是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生存之道的冲突与较量.殷海光以生命为代价向世人昭示的,与其说是西方自由理念,不如说是对西方文化的质疑,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