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61篇
科学研究   14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15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15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德国警方周六表示,具体的恐怖袭击威胁并不存在.并否认了关于恐怖分子可能计划袭击帝国议会大厦的报道。“我们没有确切的消息可以确认潜在袭击的具体地点、名字或是组织。”联邦刑事调查局局长约尔格·齐尔克说。  相似文献   
62.
在犯罪构成体系理论中,刑事义务冲突作为阻却犯罪的正当化事由,目前我国刑法还没有明确规定.随着人类权利观念的不断推陈出新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复杂化,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刑事义务冲突现象,因其本身已经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部分而被人们普遍接受,明确其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应有之地位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3.
刑事和解制度是当今世界一项重要的司法改革措施。基于刑事和解在公正和效率方面的双重价值,应当对此制度进行合理化的借鉴,从创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64.
刑事诈骗和民事欺诈的界限标准是一个精细性的认定过程。依据两者的行为时间节点,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的区分应当从两者行为实施前、行为实施中与行为实施后进行整体化分析,从而得到两者在基础前提、行为过程、行为结果上的本质界限标准。  相似文献   
65.
被害人补偿制度由来已久,回溯其立法沿革,有助于深刻理解其立法意义。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研究,需要对犯罪被害人、刑事被害人补偿及其性质、法律特征进行剖析,重点在于制度构成要素的解构与建构,从而建立完善、科学的制度。  相似文献   
66.
量刑情节竞合是指同一案件中存在多种量刑情节的情况,包括同向量刑情节竞合和逆向量刑情节竞合。对于同向量刑情节的竞合,应在区分多种从宽情节的竞合和多种从严情节的竞合的基础上予以不同处理;对于逆向情节的竞合,应主张抵消说,但抵消说必须在量刑情节对于刑罚量的影响指数和量刑裁量程序两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7.
死刑复核权的回收,对于保障人权、提高刑事司法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是我国法治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死刑复核权的回收仅仅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应通过加大复核人员的工作责任、提高复核程序的透明度、举行复核听证、实行复核程序律师强制参与制、充分听取辩护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案件及重大分歧案件再复核制等措施,完善死刑复核权回收后的我国死刑复核程序。  相似文献   
68.
以认知创新、助学提升、实践训练平台为支撑,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建立了具有公安特色的《普通化学》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9.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54条明确规定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司法解释也作出了细化规定。然而,就非法取得的口供的排除而言,我国确立了以“痛苦规则”为核心要件的排除标准;就非法取得的物证、书证的排除而言,我国确立了包括不能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在内的三项排除条件,实质上大大限缩了其排除范围,并在一定程度消解了该规范。如此的非法证据排除范围,并不能完全涵盖《禁止酷刑公约》所框定的排除范围,与美国和德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亦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进程的推进,刑事案件的公开审判制度得到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审判权运作过程的透明度不断提高,媒体舆论监督的地位日渐突出,监督力度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媒体舆论监督已经成为我国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肯定的是,大众传媒舆论监督由于其自身所特有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为我国的监督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大众传媒对于刑事审判的过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刑事审判的独立性,确实存在扭曲司法,改变法定程序偏离合法轨道的越界行使、不正当行使的情况,从而最终导致舆论监督异化为舆论审判损害了司法公正。由此,必需正确处理好媒体监督与刑事审判的关系,使其各司其职,在强化必要的舆论监督,促进司法的公正性的同时,也应对舆论监督活动进行适当的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