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20篇
科学研究   15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14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4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刑事诉讼法》有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规定中,只有原告、被告,并且对原告和被告的资格作了明确的规定,而在司法实践中,众多的涉及人身损害的刑事案件中,特别是涉及道路交通事故的案件中,医疗救助机构垫付了医疗费用,却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没有诉讼地位,只能另行起诉,不仅增加了医疗救助机构的救助成本,使得医疗救助机构的救助能力降低,而且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因此,试图从人身损害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诉讼主体地位着手,着重就医疗救助机构在交通肇事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诉讼地位的确定以及法律适用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
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公诉案件审判过程中,法官对控辩双方所提出的证据出现疑问,要休庭进行调查核实.此"调查权"是法官的"自向证明",是审判职权的积极运用.目前来看,法官该权力的行使有一定的必要性,是我国当前刑事诉讼模式的要求,实体公正的体现;但同时也要在调查目的、条件、时间、方式、手段等方面做严格限制,法官要明确此调查仅为裁判职权的例外,是在用尽庭上调查证据的一切手段后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3.
从形式合理性的角度来审视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重在阐明无论在立法、司法或刑事法律理念中,都要坚持形式高于实质的原则,因为我们要追求正义的结果,就必须经历正义的过程,而该正义的过程便是形式合理。  相似文献   
24.
一、机构性质与发展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刑科院)成立于2005年8月,是北京师范大学重点建设的专门从事刑事法学研究的研究机构和研究生培养单位,是中国刑事法学领域首家且目前惟一具有独立性、实体性、综合性的新型学术机构。刑科院本着刑事一体化的宗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5.
贪污罪立法的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回顾了新中国各个历史阶段有关贪污罪的立法,指出导致立法的社会历史 原因,归纳了贪污罪立法的若干特色。文章最后强调应当重视个罪立法演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增设的关于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的条款,"两高"出台的司法解释将其正名为食品监管渎职罪,但根据刑法基础理论,本条款应当表述为食品监管玩忽职守罪和食品监管滥用职权罪两个罪名;从罪名设立的周延性、独立性角度看,食品监管渎职罪之增设明显与刑法类型化理论之要求相悖;同时,从食品监管渎职罪设置之动因上看,也存在着过分注重民意、欠缺对刑事立法理性充分考量的弊端。  相似文献   
27.
刘海贵  董辉 《新闻大学》2023,(9):40-52+118-119
文章以“聂树斌案”系列报道为研究对象,探究该案如何从一起典型的刑事冤错案,逐渐转变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媒体事件。研究发现,“聂树斌案”的意义转变与媒体报道引发的舆论关注存在一定关联。主流媒体参与报道,借助司法政策调整,将其界定为司法主动纠错、程序正义得以实现的典型案件;同时,媒体自身报道观念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推动了意义转换;网络直播等扩大了公众对案件的理性认知,促进了媒体与司法在互动中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28.
针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公诉案件被案人有申请抗诉权,而没有上诉权的规定,从6方面阐述了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的必要性,并结合司法实践,就被害人上诉权的实现方式提出了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29.
青少年犯罪在中国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它不是刑事法学上所指的犯罪,即在刑法典籍中没有这样一个罪名。它是社会学、犯罪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非刑事法学的概念。它是指14~25岁的青少年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依法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  相似文献   
30.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虽然明确将被害人定位于当事人并赋予其一系列权利,但仍存在着被害人权利的众多缺失之处需要立法加以完善。我们必须建构一种既符合我们本土特点又具备先进理论框架支撑的制度范式,即要注重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具体应赋予被害人请求国家补偿权,被害自然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被害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选择权.创造一个良好的范式,给予被害人有力法律救济,彰显法律的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