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690篇
科学研究   19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65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28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探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及我国《刑事诉讼法》保障下如何推进“刑事辩护全覆盖制度”,针对实务中发现的问题并就“扩大援助范围、应援尽援”等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法律规制手段中,通过赋予强人工智能体刑事主体地位以达到规制目的的方法被寄予厚望,并存在肯定论、否定论与折衷论之争。这些争议存在讨论对象不统一、讨论逻辑跳跃以及逻辑链条未显现等问题。按照从犯罪论到刑罚论的逻辑对讨论范式进行重构,强人工智能体刑事主体地位相继涉及行为的可解释性要素、责任的可承担性要素、刑罚的可适用性要素,以及可能决定其范围的现实必要性要素。在这些要素中,前一要素是否定后一要素的关键理由,却非唯一理由,由此奠定了全要素讨论的必要性及其实质上的相互关联性。但是,强人工智能体无法满足以上任一要求。至于持折衷论者提出的正当防卫、共同犯罪等难题,否定论立场均能妥善解决。同时,持折衷论者虽立足教义学立场却运用类推解释,虽否定强人工智能体主体资格却又承认其自由意志,缺乏合理性。因此,强人工智能体的刑事主体地位应被否定。  相似文献   
13.
刑事被害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寻求国家司法救助,却因为司法者的不当行为又一次遭受到不必要的物质耗费和精神损害;生活在被害人周围的亲人、朋友、同事以及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错误的反应态度导致被害人心理伤害进一步加剧,从而形成被害人“二次被害”。谊文论述了刑事被害人二次被害的原因,旨在寻求被害人保护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效率和公正价值的博弈始终是法学研究者的话题,二者难分伯仲。然而面对知识产权的特殊性时,不得不意识到:对该类纠纷的解决应该以效率为根本价值追求。在对案件的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实务工作中也确实如此。通过对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和作用的分析,笔者坚持认为知识产权效率优先,并且针对这一理念下产生的利弊问题提出了意见,呼吁建立政府、民间保护的良好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  相似文献   
16.
中外刑事再审制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刑事再审制度在发起主体、发起理由、管辖方式、发起时限及次数和改判原则上存在差异.我国应借鉴国外制度设计的价值理念,使再审程序设计做到实体真实和正当程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为了纠正错误的生效裁判而进行的特殊救济审判程序。我国法律对其规定虽有特色,但在许多方面尚不完善,其实施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逐渐成为阻碍我国法制改革深化的因素之一。理性思考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刑事申诉律师代理制度逐步成为未来刑事申诉的重要制度,在明晰刑事申诉律师代理制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之上,分析当前构建检察环节刑事申诉律师代理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妥善解决问题的对策路径,以期构建运行顺畅、高效便捷、保障权利得以伸张的刑事申诉律师代理制度,从而促进检察环节刑事申诉工作及其律师代理制度得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诉讼法》有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规定中,只有原告、被告,并且对原告和被告的资格作了明确的规定,而在司法实践中,众多的涉及人身损害的刑事案件中,特别是涉及道路交通事故的案件中,医疗救助机构垫付了医疗费用,却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没有诉讼地位,只能另行起诉,不仅增加了医疗救助机构的救助成本,使得医疗救助机构的救助能力降低,而且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因此,试图从人身损害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诉讼主体地位着手,着重就医疗救助机构在交通肇事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诉讼地位的确定以及法律适用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公诉案件审判过程中,法官对控辩双方所提出的证据出现疑问,要休庭进行调查核实.此"调查权"是法官的"自向证明",是审判职权的积极运用.目前来看,法官该权力的行使有一定的必要性,是我国当前刑事诉讼模式的要求,实体公正的体现;但同时也要在调查目的、条件、时间、方式、手段等方面做严格限制,法官要明确此调查仅为裁判职权的例外,是在用尽庭上调查证据的一切手段后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