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2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考察西方人体艺术史,我们会发现,几乎在西方的每个时代、每个流派中,人们对或理想或现实、或神或人、或精神或物质的生活的理解和憧憬的媒介都是人体。即使是在精神禁锢十分厉害的中世纪,人们依然可以在教堂的墙上、窗玻璃上看到雕刻或描绘得精美无比的人体。  相似文献   
32.
1980年刘海粟在朋友的陪伴下,乘车去苏州司徒庙写生。庙院里植有“清、奇、古、怪”四株古柏。刘海粟见此四株古柏好似老友重逢,感慨万分。记得在二十年前自己曾到此写生这四株古柏,阔别多年,各自经历了风霜雪雨的考验,如今故地重游,古柏仍是那样葱翠挺拔。于是刘海粟又欣然挥笔,再次取景。  相似文献   
33.
《早期教育》2005,(7):F002-F002
刘海粟大师的家乡常州.有一所刘海粟美术幼儿园。  相似文献   
34.
集邮资讯     
《集邮博览》2016,(4):108-109
《中国邮政开办一百二十周年》邮票全国首发北京3月20日,中国邮政开办120周年图片展览启动、纪念邮票首发和邮政卡通形象发布仪式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举办。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丕征,原邮电部老领导罗淑珍,以及集团公司各部门、在京直属单位的领导,员工代表和离退休老同志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邮政开办120周年。李丕征首先致辞,随后他和罗淑珍共同为《中国邮政开办一百二十周年》邮票揭幕。接着邮政各业务门类员工代表共同为中国邮政卡通形象"雁雁"揭幕。最后李丕征和活动各主办  相似文献   
35.
1978年10月,著名的书画大师刘海粟应邀来大连,为专门接待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的“大连棒棰岛宾馆”作画。为了接待好这位大师,大连派出市里最有名的书画家于培智和他的学生梁文敏负责陪侍。  相似文献   
36.
如果只用一个字概括一些20世纪大家的作品的话,那么,吴昌项是“苍”,齐白石是“趣”,黄宾虹是“润”徐悲鸿是“雄”,李可染是“厚”,傅抱石是“秀”,林风眠是“雅”,潘天寿是“霸”,刘海粟则是“狂”。 当然,这种“狂”不是狂妄,也不是疯狂,而是“狂放”。是豪情激荡,是内力外扬。[编者按]  相似文献   
37.
《收藏界》2011,(9):148-148
收藏热线400-168-9958师从绘画大师刘海粟,创造了竖立泼墨人物和竖立泼墨山水技法。作品曾被世界各国首脑收藏,其中有美国总统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日本中曾根康弘、桥本龙太郎,法国希拉克,挪威国王,泰国王子,新加坡国会长陈树群,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等。  相似文献   
38.
吴暑中     
吴暑中 《收藏界》2012,(1):134-135
吴暑中,号无极,生于上海无锡,职业画家,现为上海山海书画院院长,被吴冠中称为“中国画佛第—人”。吴暑中自幼习画,后师从画坛大师刘海粟的弟子吴开成教授,擅长山水、花鸟、动物、人物画,画风醇厚、豪放、大气,融岭南画派、西洋印象画派和海派之精髓于一体,风格独特,以创作笑面大佛弥勒作品著称,被誉为“沪上奇才画家”。作品多次获国内外大奖。1994年作品《弥勒佛》被台湾蒋纬国先生收藏。  相似文献   
39.
此幅泼彩《黄山图》雄奇奔放,纵逸潇洒,笔墨劲健。画面群峰列嶂,不用钩勒,涂染精妙;奇峦邃壑,活灵活现,神与腕合,古翥今翔。画面浮云流动,云海迷漫,幽宫缥缈;光感变化,明晦之状;远近兼济,立体之感;显系融入西画光感、透视、色彩诸法。《黄山图》是画家汲取了张僧繇、吴道子的“疏体”“没骨法”及“色彩法”之长,进而融会贯通、青出于蓝的代表作,可谓色彩绚丽,“大红大绿”,亦绮亦庄。此图作于1982年,为作者九登黄山之作,亦是作者晚年成熟作品之一,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40.
《广西教育》2011,(26):65-F0003
刘海粟(1896—1994年),祖籍安徽省凤阳,生于江苏省常州。自幼酷爱书画,1912年11月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并任校长,取苏轼“渺沧海一粟”词意,改名“海粟”。首创男女同校,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曾被责骂为“艺术叛徒”,但得蔡元培等学者支持。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