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1篇
教育   272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匈奴示弱     
“匈奴示弱”事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这则故事讲的是西汉时刘敬劝谏刘邦放弃攻打匈奴而刘邦因不听劝阻导致战争失败的事。汉高祖七年(前200)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刘邦未听刘敬的劝阻,领兵不慎进入匈奴包围圈,在白登山被围七天七夜,最后用陈平计才得以脱身。刘敬在匈奴虽然只见到弱兵和瘦马,却没有被表象蒙蔽,而是识破了匈奴隐匿实力的诡计,断定匈奴是想出奇制胜。刘邦在失败之后敢于认错,也可算是英主。  相似文献   
12.
13.
司马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虚美,不隐恶",力求对人物形象进行立体真实的刻画,汉朝开国君主刘邦是司马迁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代表。司马迁在塑造刘邦这一形象的时候给予独特的视角与关注点——"大骂",同时他敏锐地感知并分析了刘邦"骂"这一情绪背后所隐含的复杂的精神世界,这使得刘邦的"骂"起到了"统御术"的政治功用。在司马迁的笔下,这一系列的举动,体现出刘邦理性地掌控和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司马迁对刘邦形象的塑造,体现出他理性思辨的高度,表达了自己对刘邦这一特质的辩证性的理解,有其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景",指西汉文帝和景帝。文帝名刘恒,高帝刘邦之庶子,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179——公元前157年)。景帝名刘启,文帝之长子,在位十七年(公元前156——公元前141年)。这两位皇帝共在位统治了四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一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日前拜读了《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6期发表的《有效设问:文本研习课突破的节点》一文,就《鸿门宴》课堂实录部分及对话部分,笔者认为还有值得与谭梦诗老师商榷的地方.谭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品味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语言运用之妙".(暂且不说这个句子是典型的病句,因为这不是本文评论的重点.)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透过"语言""体会"出项羽的性格特征:"狂妄自大""不善用人""自负、狂妄、轻敌、直率""目光短浅、寡谋轻信".而这种解读与教参关于项羽"自高自大""自矜功伐而又'为人不忍'""简单暴躁而又刚愎自用""骄横气盛"①的评价相比,并没有任何"突破",同样是说明项羽性格上的诸多缺陷,同样是一个错误的结论.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6.
功人还是功狗?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要论功行赏,群臣争功,岁余未决。为何?刘邦与功勋武将集团之间意见相左。刘邦以文臣萧何功劳最盛,诸武将则认为自己披坚执锐,攻城略地,置生死于不顾,始有刘氏江山,而萧何躲在后方,仅凭只言片语,文墨议论,便居于武将之上,这不是让众人寒心吗?  相似文献   
17.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以布衣出身,在秦末揭竿而起,投身于农民起义的大潮中,历经风险,建立起西汉王朝,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其本人善于纳谏、敢于纳谏,纳谏的特征亮点纷呈,作用显著。纳谏也成为刘邦用人、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治国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
“皇帝”是禁忌吗?英国学者弗雷泽在《金枝》中列举古代世界各地“禁忌的人”,包括:神圣者一国王、酋长、祭司,不洁者——月经初潮的女孩、产妇、寡妇、鳏夫、兵士、杀人者、悼亡者,以及所有接触过死亡者的人。国君是“真命天子”,在他身边的大臣经常会提心掉胆,总认为随时会有危险的事情发生,所谓“伴君如伴虎”。根据史书记载“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  相似文献   
20.
汉高祖刘邦弥留之际,吕后在侧,问身后之事,刘邦钦点了曹参、王陵、陈平和周勃四人为“顾命大臣”,对于周勃更是委以重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以太尉。”此后的历史发展证明了汉高祖的英明。在周勃的主持下,汉室旧臣铲除了吕氏王侯对刘汉皇权的威胁,力挽狂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