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1篇
教育   547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古希腊人的妇女观可以从古希腊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等塑造的女性形象中得以反现。古希腊文学中女性形象由“女神”至“女人”再到”女奴”这一衍变历程,勾画出了其妇女现倒金字塔式的嬗变轨迹:最上面一层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尚武精神、女性生殖崇拜和女性美崇拜;中间一层乃是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美崇拜与贞操现;最底层则为奴隶社会阶段的贞操观。  相似文献   
102.
逃离险境,回归家园是俄国史诗一再重复的母题。《静静的顿河》基本上采取了一种史诗结尾的叙述手法。格里高力回到自家门口,手里抱着儿子这种结尾,在延续情节的过程中包含了历史变幻无常、人的命运际遇沧海桑田、人生困境中精神的更新等等无尽内涵,又完成了集非常个性与常态的普通人于一身的性格塑造的最后一笔。  相似文献   
103.
文章从分析格萨尔史诗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赖以产生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入手,指出了史诗的宗教倾向性及其在内容上的表现,并简要地探讨了它的宗教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4.
叶星生 《收藏》2010,(1):116-119
大昭寺位于拉萨古城中心,始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当时第33代吐蕃王松赞干布在位,为吐蕃王朝强盛时期。公元641年松赞千布与唐太宗之女文成公主通婚,“公主通晓占卜……详为推算,因知西藏雪国为罗刹女魔仰卧之形、倭塘湖为女魔心血……须填平此湖,建神殿其上”(摘自《西藏王统记》,索朗坚参著,1388年成书),故兴修大昭寺。  相似文献   
105.
火车 《网球》2010,(8):88-92
N年以后,你可能会想不起来2010年温网男女单打冠军是谁,但你一定会想起那年温网的一场比赛——两位小人物坚如磐石全情投入,为了胜利倾尽所有,上演了一场震古烁今的铁人拉锯战。  相似文献   
106.
跨媒介传播是随着当今时代信息化潮流应运而生的文化生产方式,是知识产权,即IP在新时代实现传播的新途径.新时代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都具备传播媒介信息化、数字化、交互化、多元化的基本特性.对于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而言,赋予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新时代下新的特征及内涵,应顺应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整合资源优势,利...  相似文献   
107.
今年,广播专题节目《传唱到今天的千年史诗》获得了亚太广播发展机构最佳广播节目奖。这是中央台首次获得这一奖项。亚太广播发展机构评委会认为:作品通过柯尔克孜族史诗说唱艺人居素甫·玛玛依和他传唱的民族史诗《玛纳斯》的故事,“不仅反映了柯尔克孜族的悠久文化历史,也对保护和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多样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击     
《中国新闻周刊》2009,(32):18-21
东方虎啸 8月19日,解放军战士在北京的一所体育馆内排练大型音乐剧《复兴之路》。作为新中国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将于9月23日在人民大会堂首演.并作为庆祝建国60周年的大型庆典活动之一同公众见面。据总导演张继钢透露,《复兴之路》将以时间为线索.展现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69年来中华民族的复兴过程。  相似文献   
109.
流传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神话英雄史诗《支格阿龙》是彝族关于历史的记忆,史诗中隐藏的远古文化信息蕴含着初民对待自然、生命、死亡和宇宙的观念。本文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所流传的英雄史诗《支格阿龙》口头文本为分析对象,对史诗中所呈现的丧葬文化进行解读,试图揭示口头文本《支格阿龙》丧葬仪式背后所隐藏的象征意义,以及通过丧葬仪式表达的彝民族原始宗教文化意蕴。本文认为,史诗中的丧葬仪式,其建立起来的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道德、伦理、情感的象征性交流体系,通过这一交流体系,人们在道德观念和伦理情感上达成了一致和统一,从而使民族得以凝聚。  相似文献   
110.
彝族创世史诗中的历史观、信仰观与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创世史诗实质上是对人类自身实践力量的肯定与伦理道德关系的一种规范。史诗对神造万物的否定,其实是充分认识到了人始终是历史活动的创造者,神仅是人类自我人格力量的化身,神造万物仅是人对自身实践力量的理想化了的解释。彝族多种宗教形式的中心内容——祖先崇拜是人对自身实践力量的继承与发扬,而史诗对人类繁衍的开端——兄妹婚的巧妙解释与委婉否定,乃是一种对和谐的伦理道德观的追求,因为只有和谐才是人类社会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