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665篇
科学研究   9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44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人们发现,有些动物受伤后会舔自己的伤口。另外,拔牙后的创口一般都会比创伤等级相当的皮肤或骨头创伤更快地好转。荷兰研究人员发现,这是因为唾液中有一种蛋白能有效加速溃疡、外伤等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62.
美国作家库特·冯内古特以自己在二战中经历的德累斯顿大轰炸为题材,创作了代表作《五号屠场》。本文以小说中叙述者与主人公比利两条并行的寻求创伤康复线和比利在现实与虚幻两个世界中的不同表现为研究对象,从创伤的视角解读《五号屠场》,发现《五号屠场》载满了冯内古特对人道主义的呼唤。通过对叙事者与主人公寻求创伤疗愈过程的书写,冯内古特表明了他对战后美国主流价值观中缺乏人道主义的痛心以及他对重建人道主义的期待。  相似文献   
63.
管洪芬 《家长》2013,(Z1):64-65
因为是孩子,她便更需要我们好好的引导。蛮横的打骂的确压制住了她的倔强,却原来早已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创伤,甚至埋下了愤恨的种子,而这,却并不是我要的结果。因为一点小事,我和女儿再次发生了争执。争执到最后,我终究还是打了她,似乎还不解恨,最后我更是采取了对她置之不理的应对措施。在我心里,我希望通过此招让她感悟她正在犯着一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5.12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青少年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83例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的焦虑状况进行测查,并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及苦恼表露指数量表对二者与焦虑的关系及影响力进行研究;结果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的焦虑症状与应付方式量表的自责及苦恼表露指数存在显著相关(P<0.01),特质焦虑和应付方式的合理化存在显著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苦恼表露指数及应付方式的自责因子对焦虑的解释贡献率达15.0%;结论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需增加其对他人的苦恼表露,同时对地震这一负性生活事件也应避免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如自责、退避等)去面对从而逐渐降低其焦虑等不良心身反应。  相似文献   
65.
冯明 《现代教学》2013,(12):1-1
前几年,曾经有一所教育质量很高,享有盛誉的小学举办校庆,评选“杰出校友”。其中两位入选的“杰出校友”,他们都是从该小学毕业后进入名牌中学,考入名牌大学,后又到国外顶尖大学留学。在校庆之际,他们却发文痛诉在小学阶段的惨痛往事,直陈学校给他们的童年留下了心理创伤。在令人错愕之余,该事件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反思:到底什么样的学校才是真正的优质学校?  相似文献   
66.
从佛教到希腊悲剧故事中所说的,那些没有杀死我们的将会使我们变得更强大。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都包涵了这一观念:成长和与艰难生活抗争带来的积极改变。相对缺少的是对这些观念的实证研究。对压力和创伤事件的研究传统的集中于这些经历的消极影响上和对创伤精神病的治疗方法上。最近,一些研究者已经从对消极结果的关注上转移到了面对有害事件的成长和迅速恢复的能力上了,并且希望找到通往积极调节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7.
在《维莱特》(又称《露西》)这部关于个人情感经验的作品中,夏洛蒂·勃朗特用细腻的笔触揭露了女主人公露西·斯诺的孤寂心理和精神恐怖。在露西恐怖、焦虑的背后是一颗因成长过程中爱的缺失而背负创伤的心灵。鉴于《维莱特》浓厚的自传色彩,它既可看做是关于女主人公创伤记忆的书写,也可看做是夏洛蒂对自身创伤经历及情感经验的表白。  相似文献   
68.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托妮·莫里森在《天佑孩童》中讲述了一个名为布莱德的年轻黑人女性的自我成长之路。布莱德背负着"黑人"角色和"孩子"角色,她的自我完善过程也是她摆脱这两个角色的束缚、创造新角色的过程。莫里森通过描写布莱德从儿童时期的角色扮演,到青少年时期的角色冲突,再到最后角色创新的历程,揭示出了她跨越黑白种族界限的人生观、政治观,以及她对童年创伤问题的关注——爱才是治疗创伤的良药。  相似文献   
69.
海因里希·伯尔的《无主之家》从战后德国儿童和妇女视角,描写了孩子们破碎的家庭记忆,在父亲形象的缺失、母亲形象的背离中揭示了战后儿童的心理创伤.战争寡妇的精神窘境和无奈选择让主人公感到切肤之痛.小说告诉人们战争的残酷和它所带来的心理的创伤的难以愈合,提醒人们不能忘记战争,更要直面历史.  相似文献   
70.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景的延迟或延长的反应。本文主要从PTSD患者的认知、情绪及情感、人格方面进行综述。根据最近的研究,文章认为创伤后成长是可以被研究者进一步探讨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