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262篇
  免费   2371篇
  国内免费   2295篇
教育   286368篇
科学研究   47976篇
各国文化   543篇
体育   8782篇
综合类   10096篇
文化理论   2867篇
信息传播   37296篇
  2024年   1832篇
  2023年   7428篇
  2022年   8642篇
  2021年   9920篇
  2020年   10159篇
  2019年   11128篇
  2018年   5545篇
  2017年   9005篇
  2016年   10737篇
  2015年   14254篇
  2014年   29127篇
  2013年   27044篇
  2012年   30536篇
  2011年   32293篇
  2010年   26574篇
  2009年   24109篇
  2008年   27540篇
  2007年   20975篇
  2006年   16675篇
  2005年   15226篇
  2004年   14205篇
  2003年   13293篇
  2002年   10180篇
  2001年   7741篇
  2000年   5439篇
  1999年   1515篇
  1998年   672篇
  1997年   463篇
  1996年   407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9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环境孕育出了一批新成员——电子文件。电子文件是每个单位的核心信息资源,能为本单位履行职能、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最佳信息保障,不仅是本单位的宝贵财富,也是整个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作为数字化信息,从其诞生  相似文献   
24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是近年来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关注的重点,也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那么,在“温故而知新”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呢?一、开发思考角度从古到今,学校教学内容都是继承、整理、传播知识和精神文化的载体,在当今社会,更应该是创新教育的载体。没有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教育的创新目标就难以实现。教师深入挖掘和大力张扬教材的创新因素,开拓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的方位和角度,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如对曾国藩、李鸿章的评价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  相似文献   
243.
孙玉梅 《河北教育》2005,(22):22-23
实施《课程标准》以来,在学校课题研究小组的引导下,我们语文教师逐步进行了“三步走”课堂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44.
激发兴趣,以启动学生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设悬念、做游戏、点评、考核、学以致用、适时指导等作法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45.
李土 《新闻采编》2001,(5):22-22
7月31日山西日报第七版 《知人善任与知人善免》一文,第一段引用了三个历史选贤任能事实,头一个不准确,第三个严重错误。在言论或杂文中引经据典不准或用错,其全文论证很难准确,更不会有说服力,影响宣传效果。 文中引用第一个历史事实说:“刘邦用韩信击败了强敌,扫平了天下”。刘邦豁达大度,礼贤下士,聚集了张良、萧何、  相似文献   
246.
247.
248.
我们的发现     
《科学与生活》2001,(10):1-1
  相似文献   
249.
250.
21世纪是个竞争的时代,每个民族和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机遇,必须抢占科技创新这一制高点。创新需要人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性人才,是学校和社会进行创新教育的基本追求。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代表一种先进的文化。近些年的创新教育实践表明,进行创新教育必须用先进文化来武装人的大脑,塑造与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创新理念。值得指出的是,在创造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新教育,往往受到西方创造性文化的影响,吸收人类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无可非议,但在我国进行创新教育决不应当忘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教育智慧。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