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篇
教育   126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长期以来,人们常常为建构合理的教师伦理内涵而努力设置一定的规范,以有形的法律制度,或者无形的道德约束为形式,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监控,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其目的。然而,近年来却发生了许多备受道德谴责的教师行为。这些问题行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伦理规范脱离了教师的个体需求:抽象性的伦理内涵没有关注到教师个体具体的实践性需要;强制性的伦理规范忽视了教师个体的教学伦理意识需要;强调利他性的伦理规范忽视了教师个体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建构以教师需要为中心的教师伦理内涵对于提高教师伦理水平,引导教师教学行为,遵守教师职业规范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2.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证了"经济人"的利己性与利他性,并指出两者借助于一只"看不见的手"实现了统一,从而增进了社会公共利益.斯密"经济人"利己与利他人性观的辩证统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的"利他"的道德观与今天我们所提倡的集体主义不谋而合.提出新型的道德观,提倡"利己"与"利他"的统一,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的辩证关系,才能从根本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44.
闲暇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道德伦理约束下的行为具有从闲暇中获益的根本规定性。人是有限理性人和完全社会人的合二为一的闲暇主体,在道德伦理所具有的无形力量的牵引下,利己与利他既是闲暇行为趋向的结果,也是闲暇行为不可能背离的内在秩序法则。  相似文献   
45.
基于上海20家IT企业持股员工的样本,提出了员工对股票的决策权认知与其利他及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假设,分析了责任担当在决策权认知和利他及建言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对股票的决策权认知与其利他及建言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员工的责任担当水平在股票的决策权认知和利他及建言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6.
黄煜 《华章》2012,(35)
共情是非常重要的现象,和道德、利他等亲社会行为关系密切,对于抑制攻击行为,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对共情的研究有很多维度,也有很多重要问题需要解答.多学科整合,使用新方法,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是以后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7.
自利利他思想是大乘佛教的精髓.本文试从佛教的理论及实践两个方面来简单介绍此精髓,并试着论述重提此思想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这么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本性具有两重性即利己性和利他性。当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是经济人,具有利己性;当人不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是道德人,具有利他性。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活动领域不同,是各自分离的。认为经济人的利己心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对经济人的利己行为不能干预,尤其不能用遭德人的利他性来干预经济人,如果干预过多,则会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49.
滕宇 《中国德育》2007,2(10):52-52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正其义不谋其利,行其道不计其功”是君子崇高的道德向往,而对于自利的理解则是模糊的、矛盾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一步阐述:“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即以善德施与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其益。由此可见,中国古人将利他当作是道德行为的主要追求,自利则是其副产品,自利更多地强调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即“道德并非是一种需要人们竭力维护其吸引力的意识形态,而是人类的一种生物上的必然需求,道德具有生物学的根源,是人们获得快乐与幸福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50.
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 ,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一般认为 ,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观念是指个体通过学习获得的关于道德概念、命题和规则等 ,主要包括集体、真诚、尊老、律己、报答、责任、利他、平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道德情感是指人的道德需要是否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 ,包括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自尊感和羞耻感 ;道德行为是个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导和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所履行的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可以看出 ,无论从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