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体育   1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葛天越 《收藏》2020,(5):44-47
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至皇祐六年(1039~1054年)铸行的"皇宋通宝"钱,是继"宋元通宝"后的第二种北宋国号钱。据《文献通考》载:"及改元宝元,仁宗特命以‘皇宋通宝’为文。"唐与昆《制钱通考》曰:"国朝钱文皆用元宝,而冠以年号,及改号‘宝元’,文曰‘宝元元宝’。诏学士议,因请改曰‘丰济元宝’,仁宗特命以‘皇宋通宝’为文。"  相似文献   
12.
清代铸钱业的发展规模受到铸币成本的极大制约。铸币成本低廉,各铸局利润丰厚,铸钱事业则兴旺,反之,铸钱事业就停滞。铸钱成本的主体是币材价格,在清代的不同阶段,由于币材来源与价格的多变性,造成不同时期各铸局铸钱成本的多样性。顺治时期币材供应充裕且价格低廉,各钱局获得大量的铸息。康熙年间,洋铜成为币材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其价格持续上涨,加之日本限制洋铜输出数量,铸钱成本居高不下,各铸局亏损严重。雍正时期滇铜开发,滇省的铸钱利润有所提升,但其他铸局依旧处于亏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清代货币,银两与制钱并行流通。在一般情况下,国家度支和大宗交易多用银,“国家地丁课程俸饷捐赎,无不以银起数”,“部司库藏,皆以银为出入”。铜钱主要用于平民百姓与商入进行交换等日常生活中,最突出的便是农民以谷帛易钱,以钱购物,交纳赋税不能直接以钱,而必须折色兑银缴纳。因此,银与钱在流通中的比价如何,对国计民生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14.
汪洋 《收藏》2016,(11):52-56
嘉庆宝苏局制钱的版式较多,面背钱文的细微变化十分繁复。为了便于收藏爱好者辨识,笔者特将嘉庆宝苏局藏品整理出来进行简单分类,并根据其存世多寡及收集难易加以简要说明,以供广大泉友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任建民 《收藏》2010,(2):137-137
清世宗雍正年间(1723~1735年)所铸雍正通宝,规定各省只准设立一钱局,统一制钱背文格式;一律照宝泉局、宝源局制钱式样,面为汉文,背为满文各局名,穿左为满文宝,穿右为满文各省名简称,如山西省局称宝晋局。  相似文献   
16.
帖忠科 《收藏》2010,(11):118-118
笔者藏有一枚从出土清钱中拣选出来的“雍正通宝”宝巩局制钱。据资料载:宝巩局是清代甘肃省的铸钱局,原名巩昌府局,康熙六年(1667年)在甘肃巩昌府开设,次年停铸。雍正五年(1727年)4月20日,甘肃获准沿用宝巩局名在兰州设局,局址设在普照寺东侧;由按察司经铸,河桥同知监铸,动用库银2万两,收买箨类小钱,开炉改铸雍正通宝制钱。  相似文献   
17.
孙浩 《中国收藏》2020,(5):116-119
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开办中国首座机器造币厂后,成效颇佳,各省纷纷跟进。1897年3月(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安徽巡抚邓华熙以皖省制钱不足为由,奏请购机建厂制造银圆便利市面流通。随即派遣候补道潘汝杰赴上海洽购机器,与德商订立合同,限期五个月交货。据载,设备在次年春季方陆续运抵,厂房也是此时才完成,在机器装置妥当后开工。  相似文献   
18.
清初,满清朝廷对铸钱的质量极为重视,除了委派满汉官员加强钱局的管理外,还规定如果某个钱局铸钱质量发生问题,钱局直接责任人要受处罚,钱局所在地最高行政官员,即总督、巡抚也要罚俸禄三个月至一年。另一项措施是由民众自行将不允许流通的旧钱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新钱挑出,交与官府按值兑换,掺杂使用旧钱者也予以重罚。以上措施再加上悬赏举报的制度,顺治、康熙两朝的制钱,虽然多处铸行,但是基本上做到了朝廷要求的整齐划一。  相似文献   
19.
誓戎 《收藏界》2010,(12):82-82
罗汉钱是清朝康熙年间所铸制钱"康熙通宝"的异品钱,它同普通的"康熙通宝"的区别是"熙"字少"臣"左边的一竖,而"通"字的走之儿仅为一点,俗称"一点通"。此钱制作精良,边缘肃整,铜泽光亮,重约4.8克,铸量稀少,深受民间百姓的珍爱。  相似文献   
20.
清末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传统的货币制度濒临崩溃,为防止国家财政金融领域发生重大变故,清王朝开始了近代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的币制改革,银元被改造成为国币,逐步实现了对制钱的取代。长江上游的重庆城,商贾云集,百物萃聚,自开埠通商后,商业更是蓬勃发展,货币的改革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从档案反映的史实来看,在朝廷的谕令下,重庆地方政府采取了系列推广银元的积极措施。这不仅能稳定地方的经济,更为国家银本位制度的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