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46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59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3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1.
12.
故宫博物院藏西晋陆机《平复帖》,是著名的传世法书巨迹,关于其书体,宋代以来即众说纷纭,至今尚无统一结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吴人书法”在书史体系构建中的缺失有很大关系。东晋葛洪《抱朴子》记载,三国时期,江南形成了与中原风格差异较大的吴人书法,其特点是用笔古拙受行书影响较小。东吴灭亡后,吴人书法家出现了改学中原新书风的潮流,但从《南史》和唐代窦臮《述书赋》所收录吴人书法家作品的品题,可以发现,直到南朝初年,吴人古拙保守的书风仍在延续。吴人书法的视野,为理解《平复帖》书体问题及书写年代,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从金田举事到夭京陷落,太平天国历时14年,图书文化事业伴随始终.太平天国建立有一套完整的图书编刻、印刷机构,围绕宣传革命、唤醒民众、推翻清王朝,建立理想"天国"的目的,镌刻印行大量的图书文献,对太平天国革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太平天国图书镌刻种类多,印行数量大,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毛晋一生执著刻书,出版数量巨大,是中国自雕板问世以来私家刻书最多者。本文在综合考查前人此方面介绍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搜集到的资料就毛晋及其刻书情况从多方位进行了考查,其中有一些新的发现,也阐述了个人的理解和观点。此外,针对十五集《津逮秘书》版本汇集特征做了一些介绍,也对《明毛氏汲古阁刻书目录》、《汲古阁刻板存亡考》所记录的内容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5.
《翠娱阁评选行笈必携诗最》二卷 存一卷:1(明)丁允和品定(明)陆云龙评注《翠娱阁评选行笈必携词菁》二卷 存一卷:1(明)陆云龙评选(明)陆人龙校定明崇祯刻本一册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单边20.8cm×13.8cm  相似文献   
16.
盛宣怀,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官僚、买办,他在上海创办了一座愚斋图书馆,具有早期图书馆建设理念。其藏书与刻书颇有价值,但长期以来却不受重视。本文拟对其藏书和刻书两方面的价值做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驰名中外的聊城扬氏海源阁藏书的下落.始终为众多学者所关注。本文以“书信总单”、《中国版刻图录》、《楹书隅录初编》及《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的目录为依据.对照说明了当时风传海源残阁所藏二十三种宋元珍本售于日本人的不实传闻。  相似文献   
18.
10月1 6日 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先生花费1 3年心血精心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等4部手稿,无偿捐赠我馆。2 8日 国家图书馆ALEPH5 0 0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结束一年的试运行,全面投入正式运行。2 0 0 1年9月,国家图书馆选定了具有世界影响的ALEPH5 0 0系统作为本馆的计算机  相似文献   
19.
戴雄 《出版参考》2004,(6):15-15
张伯驹,河南项城人,提起这个地名我们就想起窃国大盗袁项城袁世凯,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就是袁世凯的表兄弟。张伯驹从小也和袁家小辈一起厮混,特别与袁克文最对脾胃,风流倜傥、潇洒不羁,因此也被列入清末四大公子之列,也就是当时最出名的四大玩家。收藏古玩是他们的共同爱好。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以往被释作"阜"的字,主要有■等四种形体。关于"阜"字的解说,或以为象土山,如《说文解字·阜部》:"■,大陆,山无石者。象形。凡阜之属皆从阜。■,古文。"段注:"象形者,象土山高大而上平,可层絫而上,首象其高,下象其三成也。"现代学者或以为象阶级类建筑,如徐中舒(1989:1507-1508):"古代穴居,于竖穴侧壁挖有■形之脚窝以便出入登降。甲骨文自字作■等形,正象脚窝之形,作■者乃其省体。"此外李孝定(1965:4129):"■■象山之阪级峻峭崚嶒。"此显然糅合二者为说。结合字形与甲骨文用例,我们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不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