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7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豆豆的话:画画嘛,还是比较好玩的,可以自己设计超厉害的飞机和火箭!有时候妈妈听不懂我说的话,我就画给妈妈看。 妈妈的话:老师说过“画画也是一种表达方式”,我非常赞同。我很愿意去看豆豆用画笔说了些什么,孩子在家里得到的总是交流和肯定。无拘无束地涂和画已经成为豆豆的习惯。作为不懂画画的妈妈,我看重豆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的想法和他对事物的理解,分享豆豆画画的过程。  相似文献   
42.
汉商杯随记     
吴奇伟 《围棋天地》2020,(7):104-105
这几年参加过许多围棋赛事活动,每逢比赛结束后.都会习惯性地记录整理赛事的相关情况,然后例行公事般向相关媒体投稿。这样的事重复多次后就有些腻烦了,有时是觉得无味懒得动笔,而有些比赛是怕辜负棋友之托做宣传报道,干脆一推了之。  相似文献   
43.
现代社会的变化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乃至普通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他们具有渊博丰富的知识 ,而且要求他们具有多种多样的能力。课堂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 ,理应更好地实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和谐统一。然而当前实际情况是 :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还相当普遍。课堂教学的过程乃是“听”、“看”、“思”、“做”、“说”的过程之对立统一。因对培养学生“听”、“看”(观察能力 )、“思”(思维能力 )所论颇多 ,故本文拟对后二者即“做”(动手能力 )、“说”(表达能力 )作一肤浅探讨。一、强调学生动手 ,训练操作…  相似文献   
44.
口才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交际能力,可是中学语文听说教学存在诸多弊端,现状不容乐观,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应该做到说与听、读、写相结合。同时,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实践。让学生敢说、会说、能说。本文通过思弊端、学能力、练本领四个方面来阐述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45.
要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能力且人格健全的社会人才,就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学、做、说"合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46.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未来的社会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  相似文献   
47.
浅谈音乐艺术在语文课程资源中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堂好的语文活动课应该是非常鲜活的.即设计要活、情境要活、形式要活、指导要活。在丰富有趣的语文活动中,学生动口、动脑又动手,既增强了素质,提高了能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发展了个性。  相似文献   
48.
口才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交际能力,可是中学语文听说教学存在诸多弊端,现状不容乐观,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应该做到说与听、读、写相结合。同时,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实践。让学生敢说、会说、能说。本文通过思弊端、学能力、练本领四个方面来阐述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49.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要努力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为此,教师应转变角色,为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提供时空,教师要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动"创设条件和机会;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敢"动"提供精神支持,使学生敢想敢说,发表不同的见解;要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以“勤”字为中心,以身为辅导员的深切体会为线索,浅谈了做好辅导员工作的一些亲身感受,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敬业精神和实干精神,以及进一步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