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3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王蓓 《宣武教育》2006,(6):11-13
“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题词,对学生个体而言,它既是一种活动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思维过程,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策略,也是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命题时,我们不仅考虑到面向全体、着眼基础,同时,还考虑到要注意从学生的个体出发,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在解决问题时探究出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使不同的孩子的数学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相似文献   
42.
“沙发客”、“沙发”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运用于语言领域,具有不同于基本义的新词义,并呈现出名词和动词两种不同的词性,即出现名词动用现象.同时伴随着这种广泛运用,又形成了与之相关的新兴词族.  相似文献   
43.
本文通过对影响油层动用程度的各种因素的研究、分析,结合现场实施情况,从选井、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几种提高分层配汽措施效果的方法,用以指导分层配汽技术在现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英汉名转动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包括名转动用研究范围的确定、名转动用的语义认知基础和名转动用的发展趋势,并指出我们应该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深挖深掘,以便更好地了解语言的个性与共性。  相似文献   
45.
媒体人,大多数时候只是充当了一个普法的角色。涉及自身的问题。更多的是动用各种关系,采取“软手段”,而不是动用法律这样的“硬手段”。  相似文献   
46.
针对目前老区停产井增多、后备开发资源严重不足情况,必须加大扶停产井措施力度,将难动用储量作为挖潜目标,制定了包括侧钻、防砂、柱塞排水等措施在内的综合治理方案,并利用地面综合治理—气藏综合评价—措施工艺优化的管理模式对方案运行进行了系统优化,形成了从管理到生产再到工艺的气井开发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7.
动宾格式备受标题青睐指的是很多在通常行文中不能使用或很少使用的动宾格式在标题中却可以使用。陆俭明认为,“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里宾语有扩大的趋势。有的动词原先不能带宾语,但现在开始出现带宾语的情况。”[1]这趋势在标题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通常语句中一般不能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在标题中可以带宾语,形容词、名词在标题中用作动词也可以带宾语,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标题对语言结构选择上的一种倾向,即倾向于选择动宾格式。这些特殊的动宾格式包括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名词动用带宾语、形容词动用带宾语、四言格式带宾语等。  相似文献   
48.
"耻"、"辱"用作动词时,"耻"常用作意动词,"辱"只用作使动词.但"耻"也有用作使动用的,"耻"的使动用法与"辱"的使动用法相同,两者可以互换.认为"耻"只有意动用法的观点不符合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49.
古汉语中某些能活用为使动动词的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名词,衍化成现代汉语中的及物动词,但仍含有使动意味,是古汉语使动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50.
在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词类活用现象,即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这几种情况。以上这些文言文现象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但对"对动用法"和"为动用法"却相对陌生,因为中学语文课本从未对这两种用法加以正规的确认,语文老师遇到时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总是一知半解,无法找到一个真实可行令他们认可信服的答案,长此以往,同"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我在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深深感触到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未对这两种常见的用法作定性的诠释,是一个缺憾。因为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绕开这两种用法,势必造成语句不畅,有时甚至违背原意。下面我将分别举例解析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这两种典型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