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194篇
科学研究   147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360篇
综合类   76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秒丰 《武当》2007,(4):29-31
太极拳论中的《十三势行功心解》(简称《心解》)与武禹襄的《打手要言》(简称《要言》)有异有同,人们的说法也各异,着实让太极拳圈中的人迷惑。为廓清疑惑,特作解析,与同好共研。  相似文献   
92.
《英语辅导》2004,(12):35-35
尽管乍见一座城堡矗立于纽约景致和埃及金字塔中间会令人感到突兀,但是石中剑大饭店却似乎与它周围的环境十分协调。  相似文献   
93.
    
剑是两边有刃的兵器,中间为脊,短柄,一般有剑鞘。镶嵌在剑柄顶端的装饰品,称为剑首,用玉或金属制成,上面镂有花纹,是身份和等级的标志。 新石器时代,“石刃骨剑”已具备了剑的雏形。随着冶金技术的发明(1997-22-1),出现了青铜剑。《黄  相似文献   
94.
<正>日落城里的女铁匠"哧……"剑最后一次过水,森冷的寒光映出阿乌黑羽的影子和小寻欣喜的笑容。小寻一手抓起鱼叉一手拿着刚刚打好的剑狠狠地斫下,"噌"的一声脆响,剑断为两截。"看看,看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根本不适合铸剑!"阿乌拍打着翅膀幸灾乐祸地在屋子里飞来飞去。小寻气不过咬着牙拿起手上的半截剑砸向阿乌,阿乌扑腾着翅膀尖叫着闪过。  相似文献   
95.
陈可 《语文知识》2012,(4):100-100,123
剑,作为冷兵器的翘楚,具有多种文化含义,成为唐诗中屡屡出现的意象。作为建功立业的寄托、自身品格的标榜、不得施展的愤懑、高洁友情的见证,剑显示出了颇有异趣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6.
摘要 本文从七个方面的训练,阐述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97.
青城八仙剑     
吴当 《精武》2007,(5):54-54
53.怀中抱月:接上式,体重后移于左腿,收右脚成右虚步,同时右手握剑屈肘沉腕于右膝上方.使剑尖上崩,高与头齐;左手收按于右腕内侧,目视前方(图71)。  相似文献   
98.
俞大猷 《精武》2007,(7):39-43
俞大猷与《剑经》简介俞大猷(1503~1580年),明代抗倭名将,与戚继光齐名。世有“继光如虎,大猷如龙”之誉。明人黄景眆曾说:“吾温陵棍棒手仆妙天下,盖俞都督集古今棍法而大成之,身与士卒相斗。余所接善棍者,皆言其父,其大父承都护所指教。”此言将福建武风归功于俞大猷,决非过溢之词。世所相传的俞家棍,正是俞大猷最精善之技,此《剑经》即为俞大猷亲自撰写。《剑经》的内容,包括“剑”、“射”、“阵”三法,其中的精要在“剑”(即棍),认为其是各种武器的基础,并巧妙地以儒家经典为喻,宣称用棍如习《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俞家棍”融合了“荆楚长剑”、“杨家枪”的优点,理论宗宋明理学,基本上将朱子“由博返约”和王阳明由约而博的精义合而为一,而强调棍法不拘一格、随时变化的道理。故主张“正”是守势,“奇”是攻势,不轻举妄动、急于求成,讲究以静制动,后发而先至,乘敌“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施以痛击,“打他第二下”。俞大猷从个人的棍法、身法开展,推衍至五人、十人,乃至军队作战的布阵原则,使此书成为“武经”、“兵经”宝典,不仅在对倭寇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效力,而且对少林派武术“中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100.
以太极思维原理来分析教学问题,对于我们策划教学动势,进行教学动态管理,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化生论一教学对立互化;感应论一教与学相感互通;机发论一教学执机而行.通过吸取道家关于太极思维的三个基本理论,来帮助我们实现有关教学动势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