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95篇
科学研究   19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2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陆敬松 《成才之路》2014,(15):62-62
正教育改革的推行和深化,凸显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地位,使得先进的数学课堂呼唤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笔者认为要做好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预习、自学方法指导预习也称为自学,就是在上新课前让学生自己先把要学的内容学习一遍。在预习过程中,如碰到不会的地方,可以把它标出来,以便在听课过程中重点听这个地方。也可以在课前就请教老师或和其他同学互相讨论而加以解决。自学能力是每个人终  相似文献   
972.
正"电磁感应"是高考的热点问题,"线圈"是电磁感应考题中常见的"模型"之一,此类问题如何思考?结合实例,本文就该问题进行探讨,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一、题型例析1.在外力拉动下线框匀速穿越有界磁场区域图1例1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垂直于水平面的两个磁感应强度相同、方向相反的临近匀强磁场区,现用水平力F作用在单匝正方形导线框上,使其沿光滑绝缘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每个磁场区的宽度和导体框的边长均为L,若线框进入左边磁场区的过程中拉力F做功的是()W.  相似文献   
973.
1.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当带电粒子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带电粒子所受的三种场力的合力为零.  相似文献   
974.
"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是苏科版8年级的一个重要的探究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尤其是数据处理、图像分析得出规律的能力.如果用水兑红墨水染色做有几个缺陷:(1)时间较长约20s.(每10cm)(2)数据差距较大在2~5s(每10cm),以至不能说明气泡做的是近似匀速直线运动.笔者通过多次试验改进,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75.
孙丰富  朱召友 《物理教师》2014,(6):36-36,38
人教版初中物理8年级下册第8章第3节“摩擦力”一节第24页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有明显的缺陷.本文从实验中需要解决的两个突出问题入手对实验装置进行了4次改进,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976.
王鑫 《物理教学》2021,(5):62-63,61
本文介绍摆线的形成,结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摆线运动分解为匀速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车轮运动学问题和带电粒子在正交的电磁场中运动的问题,对摆线运动一般过程的时间和位移进行分析求解,以加深对摆线运动分析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977.
力和速度相互制约的模型在高中物理中非常典型,对学生的高阶思维是很好的素材.本文就此进行深入的探究,将雨滴下落、机车启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等问题,从力和运动、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的角度进行分析,做出归纳,分析物理过程,体现物理逻辑,强调结论应用,给学生提供解题思路,最终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8.
牛顿第二定律只适合惯性系,在非惯性系中解决问题,必须加上惯性力牛顿第二定律形式上才能成立.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都是非惯性参考系,惯性力的大小分别为:F*=-ma和F*=-mω2r,在非惯性参考系中牛顿二定律的形式变为:F+F*=ma相对,惯性力是一种假想的力,它没有施力物体,没有反作用力,但是能做功.  相似文献   
979.
跳深练习最佳下落高度的确定在跳深训练负荷的精细化、个性化控制中至关重要。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最佳下落高度的评价方法进行对比,认为最大下蹲跳高度百分比法适合运动水平较低且测试器材有限的群体,使运动员在不降低跳深运动表现的情况下降低下肢损伤风险;对训练负荷强度的精确性有较高要求的个体,当其训练目标对触地时间与跳起高度有较高要求时,建议使用反应力量指数法;最大输出功率法、最大纵跳高度法可能导致触地时间的延长,降低跳深练习的运动表现。指出,教练员应密切结合专项特点及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专项特征选择跳深练习最佳下落高度的评价方法,今后研究应将重点集中于训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