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化境"说,是我国翻译理论史上继严复的"信、达、雅"说、傅雷的"神似"说后的又一里程碑。"化"不仅是翻译标准,又是翻译手段。而杨必先生翻译的《名利场》用这一标准来衡量,可说是一部入于"化境"的优秀译作。本文拟从词语的翻译、结构的转换和语序的安排三方面,通过具体译例进行分析,看它是如何采用"化"的手段,将作品翻译得出神入化的。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指与物化”和与之相关的“以天合天”思想 ,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进入“化境”所达到的状态的精辟论述 ,潜在地包含着现代认识论的许多思想萌芽。主体的活动进入化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物我两忘” ,成为某种既不是物也不是我的东西。马克思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自然界的人化”的角度 ,对此作了更加深刻的揭示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则从现代科学的高度更加精确地展现了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这种相对性。我们不仅要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本体论和知识论机制上去把握“化境” ,而且要从美学、伦理学 ,以及“异化”和“异化的扬弃”的角度 ,对之加以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3.
曾俊敏 《考试周刊》2010,(32):36-38
化境说"是钱钟书先生提出的著名翻译思想,但一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译界常将其归入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忽略了该理论中具有的非传统性特质。实际上钱氏的化境说内涵十分丰富,其异于中国传统译论而与西方现代乃至后现代翻译思潮会通之处所在多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不仅可厘清钱氏译论的真实内涵,重现其显著的非传统性特质,且能为未来中西译论的会通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志远 《武当》2012,(10):19-22
[正文]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由此而及也。[校勘][澄本]、[许本]、[炎本]、[李本]"盖由"作"盖皆由"[姚本]"盖由此而及也"作"盖皆由阶而及也。"[图本]作"盖皆由于此也。"[诠释]羽者,禽鸟之毛也。蝇虫者,细小之昆虫也。加  相似文献   
15.
若非赶上冬天和坏天气,每天早晨,在沈阳的青年公园里,总会看到一位老人静坐在水潭前若有所思,任周围人流穿梭,老人依然心无旁骛,那份安静就像是参禅的一位高僧入了化境,他就是国宝级的国画大师晏少翔先生。即使身边有再大的事情发生,晏翁依然像往常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解读和阐释钱氏的"化境"说旨在说明我国传统译学理论与中国文论特别是中国美学的渊源关系,同时指出这种以传统文论生发出的译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要构建现代系统译学理论,笔者认为,需要改造我国译学文论传统,走借用当代西方先进译学理念和方法论辅之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神,神妙;化,指化境.所谓出神入化,是说超出神妙,进入化境.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以此来评价国雄的国学造诣,可能有点“神乎玄也”,免了.但细读国雄的《国学教你成功》,又忍不住想说点什么.说什么?就想到翻用“出神入化”一词,说说其入神与出化.我看出的,入神,是国雄对国学,坚心倾情,进入到了心神向往、漠事忘我的境地.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06,(4):200-200
名家点评节选: 金兆韬先生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传统艺术图式的基础上创作的一批全景式的绘画;另一类则是他根据现代审美感受,创作的一批具有不完全景特点的新山水画。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在当前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实现学习者的"转识成智",即通过知识学习形成智慧的过程,而是应当更注重对学习者"以智化境"能力的培养,即更加注重培育学习者运用劳动智慧在生产劳动中改造世界的素养.这一素养的培育既需要对劳动教育施行的时空外延进行拓展,也需要在生产实践中注重创新创造能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化境说”的创新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对原作的“忠实”,忽视译者的创新。钱钟书的“化境说”则强调译者的创新意识。在钱钟书先生看来 ,译笔无妨出原著头地。“化境说”的创新意识首先表现在它对翻译的性质与任务的严格限定 ;其次是肯定译者的创造性 ,以“笔补造化”、“得意忘言”来揭示文学翻译的艺术规律。根据钱钟书先生的美学原则 ,造艺中人的能动作用直接影响译作的质量。译者忠实于原作并不是依样画葫芦 ,而是根据他个人的审美原则 ,对原作的内容与形式作出艺术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