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一、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境界及其特点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境界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以生动的形象蕴涵或展示人的自由创造的本质力量,充分展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美的属性和价值,并借此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达到更高的水平和状态,以实现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人性的拓展。从以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境界的描述中,我们可归纳其所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52.
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理想)是"化",由此出现了中国传统译论中具有转折意义的"化境说";通过解读《林纾的翻译》,追溯"化境说"的理论渊源、诠释其本质内涵以及它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53.
贾楠 《海外英语》2011,(13):206-207
该文通过《福尔摩斯探案集》中TheDevil’sFoot一文程小青先生的译本分析,试图从化境说的角度看译者程小青在翻译策略上的选择,着重探究接受环境和读者接受能力对翻译"忠实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边城》是沈从文牧歌式小说的代表,自1934年出版以来,先后被译为多种语言,迄今已有四个英译本。国内外学者对《边城》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其译本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而从中国翻译理论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则更少。文章从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论视角入手,对照原作,对比分析了《边城》的金隄译本、戴乃迭译本以及金介甫译本在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戴乃迭译本保持原作的精神姿致,入于"化"之境界。  相似文献   
55.
本文对钱钟书翻译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概述,认“为化境”是钱钟书翻译美学思想的核心,并从文本出发,对散见于钱钟书著作中的翻译思想及翻译实践作了细致地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56.
翻译标准一说由来已久。长期以来,翻译界就这一命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但结论五花八门,莫衷一是。在分析、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引用《红楼梦》英译版中一些公认的经典片段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将翻译标准一分为二的做法,并且论证了在翻译过程中,“忠实”与“流畅”并非不可兼得。  相似文献   
57.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相信什么文章作法。编者以为,这应该是进入化境的文章大家的话语。其实,对一般作者而言,还是有文章作法的。常言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在起步阶段就丢掉不同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怎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呢?由依规矩而行到对规矩运用自如,再到举手投足皆合规矩,这是要有个过程的。要达到得心应手的化境必须从规矩做起。从本期起。本刊“写作漫谈”专栏约请了几位多年来一直从事报刊编辑工作及为报刊撰稿的同志,谈报刊常见文体的写作常识,供报刊的编者、作者学习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58.
59.
常常有人感叹:“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模糊.朦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许这正是语文教学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60.
辛弃疾将其大我的际遇、性情、学识、精神熔铸于词,造就了稼轩词的大我之境,给后人留下了一批难得的艺术精品,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稼轩词大我之境的成因主要是,豪放与婉约交融;以文为词,典入化境;养气与积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