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1326篇
科学研究   380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204篇
综合类   72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2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战后初期,英国外交经历了从寻求建立第三种力量,企图与美苏平起平坐,到推动建立北大西洋联盟,拉住美国保卫欧洲和英国的安全的变化过程。这一转变受英国国力衰弱、美国的欧洲政策、冷战的爆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赵国九门与北九门,是出现在<史记·赵世家>中的两个地名,赵国三孔币中也有关于北九门的记载,关于这两个地名,前人或认为是同一地,在今河北藁城西北,或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九门在今河北新河九门村,而北九门在今河北藁城西北.本文对前人说法与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提出九门、北九门为两地,九门在河北藁城西北,北九门在今河北蔚县.  相似文献   
33.
本文论述了冀东籍儿童文学作家北董的小说创作的特征:(一)展示出冀东农村朴实、纷繁的多彩生活;(二)塑造了闪烁着时代光辉的农村少年形象;(三)洋溢着冀东风情的乡土气息和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34.
《内蒙古教育》2005,(8):F0002-F0002
北垣小学始建于1963年,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北垣街星火巷。校园占地面积为9240平方米.现有3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6人。有教职工104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有68人,占65%。获市级以上荣誉的优秀教师34人.占32%。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师资队伍是北垣小学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35.
意象与文化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分析比较《夜雨寄北》一诗的几首英译文本中意象处理,可以看出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对同一意象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即要再现原文的精神与内涵。  相似文献   
36.
一所学校的品牌策略——教育经营之“棕北版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与当地政府联合,争取政策、土地;其次,理顺机制,把我校的化本土化;再变本土资源为本土资本……3个人:校长、财务、教育教学管理,一个学校的化和100万资金,3到5年就可以激活一所‘休克’学校,或办出一所好学校。”  相似文献   
37.
美国是冷战的竭力推行者,为了将触角伸向中东,扼止苏联在中东地区的渗透,美国将新独立的巴基斯坦纳入了美国的冷战网络;而巴基斯坦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也积极争取、主动接受了美国的“援助”.经过多方努力,凡番周折,美巴终于结盟。然而,美巴双方却并没能如其所愿,特别是对巴基斯坦来说,反而是得不偿失,更留下一块难以抹掉的伤痕.  相似文献   
38.
渝东南与鄂西北民歌有许多相似处,这与其山川地理及人文有紧密的关联。巴楚之南与巴楚之北各处四省交界处,其间千山万水阻隔,距离遥远,但民歌中相同或相近的句式、方位、神秘葬俗所包含的巫术与宗教意蕴相同或相近,风水龙脉观念与人们头脑中的吉凶祸福观念紧密相关。二地同受巴楚文化浸润和渗透,民众思想、感情、思维、生活、风俗习惯等相融,有许多因子在其中遗传和更新,陕豫川鄂、湘鄂渝黔或陕豫川湘鄂渝黔七省联合开发、保护自然和人文资源,避免人为的、地区割裂所带来的文化缺失、旅游和经济等方面的损失。  相似文献   
39.
文章通过对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传承方式的分析,进而提出对其保护和发展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0.
镇北往事     
戴宇宁 《华章》2011,(5):44-45
从我记事起,我就一直居住在这里——镇北胡同。这里的房子都是一排排老式的瓦房,岁月为它镀上了抹不去的沧桑,曾经年轻的胡同也在时光的长河中渐渐失色,终究再也找不回属于自己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