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43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发展文化旅游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的重要途径。汶川北部羌族聚居区的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在羌族地区具有代表性,整合与利用好汶川北部的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既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面临的重要任务,也对探索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本文以汶川北部羌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实践为例,对灾后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邮局遭受严重破坏。为了尽快恢复邮政通信,各地邮局因地制宜,很快组建了临时邮局,恢复了邮政通信。在5.12地震后七个月内,笔者为了了解灾区的灾情和加盖邮戳,先后到过灾区的20多个邮局(图1:笔者在什邡市红白镇临时邮局)。现将所见所闻介绍给大家,一是让大家了解灾区邮政职工的辛苦,二是对一年前的地震做一次追忆。  相似文献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传承理念,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非物质文化保护把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纳入政府部门管理发展,指导羌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羌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广博深远内涵的提炼有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羌族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4.
《全国新书目》2008,(12):13-13
1976年,唐山的一场地震惊动了全世界,而32年后的今年5月12日,比唐山大地震还猛烈的地震灾害出现在四川。"我们没有忘记全国人民在唐山最需要帮助时伸出的援手。"一名来自唐山的志愿者檀立这样说道。  相似文献   
25.
记者部落     
他是三届华赛金奖获得者。他的摄影作品《走出北川》获得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实现了中国记者50多年来在这一奖项中零的突破。在他的心里,永远有一处地方,那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陌生地带,他孜孜以求,渴望抵达。传媒骄子:《陈庆港:走向陌生地带》。  相似文献   
26.
在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四川省锦江区团委书记唐海燕,四川省关工委少年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省少先队工作专家、省少学会名誉副会长陈穗和10名优秀辅导员及家庭教育专家,来到北川县,与全县辅导员开展了"手拉手"活动。  相似文献   
27.
川西北地区羌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伟  何强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605-606,60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证法以及数据分析法等方法,从项目分类、人们参与动机、参与时间、参与效果、参与方式、组织形式、制约因素等方面对羌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未来羌族民族传统发展提出相应对策,要加强理论研究.把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同学校体育、群众健身、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提高宣传和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水平,从而促进羌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8.
本文通过分析羌族的生存环境、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挖掘本土文化中的心灵自愈元素,探析符合该民族生活习惯和理念的心理康复长效机制。就羌族人群而言,小族群认同使人们在家庭之外构建了更高层次的社会支持系统;原始宗教与自然崇拜在羌族地区的源远流长使之成为人们精神支持的核心;各种群体性文娱活动既是创伤的艺术性表达,又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基于以上文化背景,在灾区重建过程中保留小族群的居住形态、适时举行祭祀活动、广泛开展群体性文娱活动,是羌族受灾民众心理康复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29.
明清时期,四川羌区随着改土归流的深入,羌汉杂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广泛,羌区教育获得较快发展。本文利用石刻铭文,结合传世文献,从羌区学宫、书院、家塾、社学、义学等教育模式并存,羌区官员重教兴学、羌民送子入学读书三个方面探讨羌族教育,从一个侧面展现羌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足迹,揭示教育在民族进步、民族融合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发对羌区教育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30.
汶川地震羌族异地安置工作已经过去六年时间,羌族移民逐步适应了邛崃当地的生活,并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立起了现代社会服务体系,然而,此后漫长的文化环境适应期带给羌族移民种种改变与不适应。本考察报告分别从教育、体育、医疗卫生、文化体系与社会福利等五个方面,结合对移民群体、政府官员、中小学教师、乡村医生、周边原住民等不同群体实地访谈材料,对异地安置点未来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行论述,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