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21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31.
学衡派理论虽然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但它所包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文化规律的阐述,使它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内容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32.
《女仙外史》释词(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仙外史》是清初苏州府昆山县人吕熊所作的一部白话小说,约50余万字。全书用通语写成,夹杂了一些吴方言词语。书中有一批词汇很值得研究:有些可以为大型语文辞书补充书证;还有一些词语(或义项)为大型辞书所不收。文章略加考释,可为研究近代汉语词汇及吴语词汇史之助。限于篇幅,只选释了其中的43个,另有4个待释词语列于文末。  相似文献   
533.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的特征——从六朝志怪到宋元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大系统,即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记叙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粗具文言小说的规模。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是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而宋元话本以其通俗化、口语化、市井化及说话人的风格等特点不同于文言小说,成为白话小说的定型文本。  相似文献   
534.
胡适先生的《白话文学史》对于中国文学有独特的认识: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强调平民文学的观念;它对于以滑稽、诙谐为特征的“打油诗”的意义有新的认识;它对于杜甫的诗歌创作方式有独特的剖析。在写作文学史的同时,这些观念也深刻的影响了胡适的个人诗歌尤其是新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535.
读诗句 叶圣陶、朱自清两位先生曾说,要亲切地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就必须花一番功夫去吟诵白话和文言。这不但说明了朗读对理解文章的作用,而且强调要“花一番功夫”去朗读。我国绝大部分古诗格律严整。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无穷。学习古诗,语感甚为重要。在古诗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朗读。为了加强语感,采用范读、齐读、分读、句读、仿读、起始读、收尾读、诵读、背读等方法.  相似文献   
536.
明清白话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有书证偏晚的现象,本文以《大词典》第一卷为例,对其中的26个词条从明清白话小说中补充一些更早的书证用例。  相似文献   
537.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篇幅不到3000字,却极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中评价《孔乙已》“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的作风”。《孔乙己》体现了鲁迅先生“揭示社会的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创作意图,同时塑造了“孔乙己”这一影响深远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38.
539.
《北流》的起点,是位于广西的边陲小城北流。尽管偏居一隅,作品中六七十年来的北流城,完全不是封闭的,而是一直敞开在时代的风雨之中。当年影响着每个人的大事,在小说中并不是直接笼罩住每个人,总是通过花草树木,通过日常的每一个具体,切切实实地降落在人身上。一个细节推动另一个细节,一个行动推动另一个行动,看起来幅度不大,改变很小,时代和人却慢慢鲜明而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540.
赋赞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独特的叙述话语,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重要的文体标志,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艺术形式。已有的白话小说赋赞研究主要集中在赋赞与小说史研究、赋赞的叙述学研究、赋赞的图像性研究等三个方面,研究较为薄弱,但也预示了白话小说赋赞研究的方向和前景,研究者应加强对白话小说赋赞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