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73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在唐代,士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儒士、文人和官僚的三位一体,是唐代士人的基本风貌。在中晚唐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士人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发生了变迁。他们不再有初盛唐士人那种"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壮志豪情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开阔胸襟,取而代之的是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生不逢时的感叹。他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实现人生理想常常要以丧失自我人格为代价,体现出极强的奴婢意识、臣妾情结。  相似文献   
52.
道家学说与儒学都是先秦士人心态的话语显现。由于特殊的文化历史语境,先秦士人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一种由恐惧、忧虑、危机感等情绪构成的“基本焦虑”,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学与老庄之学都是这种基本焦虑的派生物,因而它们也是这种心理症候截然相反的两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3.
李怡 《寻根》2003,(3):62-63
唐代以读书人为主体的士人阶层,日常服饰具有明显的特征:他们大多头戴幞头,身著圆领衫,间或外加半臂,系腰带,足著丝履。士人的首服多为幞头,它起源于汉末、魏晋时期的幅巾,北周武帝在其上裁出脚后幞发,“幞头一谓之四脚,及四带也,二带系脑后垂之,折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梦溪笔谈》卷一《故事一》)因此,幞头又称“折上巾”。隋朝大业年间,开始在幞头下面加里衬,称为“巾子”,以便具有硬挺的外形。此后随着时代风尚的变迁,巾子的样式在唐代不断改变:唐初幞头巾子很低,贞观时的幞头甚至有平顶的,因而这时流行的幞头样式就称为“平头小…  相似文献   
54.
魏晋时代的士人有着种种为后人所不能理解的行为,服药、饮酒、吟啸等等,在他们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痛苦。考察这种时代风貌的途径之一,就是研究他们的仕宦心态及其对自然山水中的游乐生活和清谈场中的清谈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季剑青 《东方文化》2002,(5):101-105
明清易代之际的巨大变革,带给士人以深刻的创伤体验。作为化载体的士大夫群体,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明代的制度、学术和历史进行反思。我在这里所关注的是“人”一词在当时语境中所具有的贬抑性含义、尽管在士大夫那里,“人”始终和“规模字句”“不务世事”等负面评价相关,  相似文献   
56.
水在宋词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宋人由水流联想到时间流逝的时间意识,由水流联想到男女恋情的爱情主题及由水推及自身,借水抒发情感的士人心态。  相似文献   
57.
车璐 《现代语文》2010,(6):41-42
"三言"中的各色士人形象不但表现出市民对士人这一群体的印象,也体现了编撰者冯梦龙对士人阶层的审美与期望。克己复礼作为士人都应具有的传统品德,必然会在"三言"的士人形象中有所体现,《张孝基陈留认舅》中的张孝基就是这样一个体现作者所推崇的传统士人品德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58.
59.
包丹丹 《中国教师》2013,(11):76-78
一做历史者大体不出三路:信古者,疑古者,以及释古者。过分迷信,有如信仰,做出的不是历史;过分怀疑,自坏根本,败坏的可能是文化。所以在这三者中,个人欣赏最后一种,即释古者。尤其欣赏陈寅恪先生那句人所共知的"同情与理解"。在民国那样一种学术氛围下,这并不是史学者的常态,与之持相近观点的钱穆先生在  相似文献   
60.
同是饮酒之人,在社会乱离、命运多舛而饮酒之风盛行的魏晋时代里,陶渊明和竹林七贤表现出两种不同风格的饮酒方式,同时也演化出两种不同的士人心态——竹林七贤式的自我麻醉和陶渊明式的闲适坦然,这两种饮酒方式所体现的士人心态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我国古代文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