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1022篇
科学研究   178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87篇
综合类   3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正【魔法材料】一个完好的生鸡蛋、一个新的注射器(zhùshèqì)(千万不要用使用过的注射器)、一瓶红墨(mò)水。【魔法进行时】1.将鸡蛋洗干净,请爸爸妈妈帮忙,用注射器的针头在鸡蛋的外壳上钻一个小孔(小心不要把鸡蛋弄碎哦,也不要扎到手),然后将蛋白和蛋黄用注射器抽(chōu)出来。  相似文献   
112.
<正>问鼎三足怎落脚,隆中对分晓,只盼来日登蜀道,再续出师表。不鸣则已,一鸣动九霄,不出则已,一出必惊人。——题记走进战事纷争的《三国演义》,我最欣赏武圣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一身是胆的赵子龙……但唯有诸葛亮,留在我的记忆深处,让我一直无限敬仰。记忆中,一个盖世奇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儒者印在我心底。第一次见你是在隆中竹林深处的草庐中,求才心切的刘玄德经徐庶指点到  相似文献   
113.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一种现象:学会教材中的知识被当成教学的终极目标。教材被当成一个知识标本而解剖,学生整天围着教材转,翻来覆去地咀嚼教科书中数量有限、有时并不优美、大多成人视角的课文,语文学习沦落为学习“字、词、句、段、篇”的支离破碎操练。结果是,我们的学生在漫长而宝贵的小学六年时光里,在二千多个课时里,总共读了仅两三百篇简短的课文!这样的语文学习,这样的阅读量,根本不可能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语文教育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了兴趣,让语文教师感受不到作为一个母语教师的尊严  相似文献   
114.
赵丰  王乐 《家教指南》2022,(2):21-32
本文所论藏经洞所出千佛刺绣残长81.3cm、宽63.5cm,现收藏于印度国家博物馆。作品以红、蓝、紫、橘等色丝线采用劈针绣出小坐佛、伞盖坐佛和供养人。小坐佛有头光,结禅定印,身披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之上。伞盖坐佛的造型与小坐佛基本一致,用色也基本一致,只是头顶上方有伞盖,上下方有白色联珠带。绣像上的供养人有三处,男性供养人身穿左衽窄袖圆领袍,系腰带,足穿皮靴。贵族女供养人身穿长袍,下露裙摆及高头履头部。侍女则着圆领窄袖上衣,外套长裙。男女供养人冠式或发式都表现为山形的尖状物,头顶均有伞盖。从技术和造型来看,这件刺绣很可能在山西太原或是山东一带生产的,年代可能是6世纪末到7世纪初。刺绣原本为挂饰,破损后重新剪裁拼缝,改作袈裟或经巾。  相似文献   
115.
杨静华 《成才之路》2014,(14):13-13
正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内容多、任务重、压力大、课时紧"的局面下如何开辟出一条省时、低负而又高效的新思路,是众多语文教师长期探索的重大课题。老子曰:"少则得,多则惑。"高尔基也说:"简约是智慧的灵魂,任何一朵花都不会因为多了一瓣显得更美丽。"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步领悟到小学语文教学应努力遵循的重要原则:以少胜多。所谓"以少胜多",旨在摒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新潮繁华、  相似文献   
116.
正千年历史的书院,随着清末光绪帝的一纸诏令而被宣告废止。随着西方文化鱼贯而入,国人幵始厌弃以儒学为主体的古老文化,将目光转向西方文化。虽然西方文化并没有因此而真正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独特而源远流长的河床,但我们旳传统文化却因此而失去家园。余英时用"游魂"来比喻失去寄身之所的现代儒学。如果说儒学是"魂",那么书院是"体",只有儒学之"魂"与  相似文献   
117.
正一度想追着花季旅行,亲临那花开烂漫的时节;一度想在花树下,捡拾一地的落英;一度想在画纸上,细致地描摹每一片花瓣。待画与花在纸上邂逅,一场美丽的童话开始上演。遇见你的那天,好像一瞬间有种神奇的感觉伸着触角迎面扑来。我站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扬起的裙摆就像吹奏着《欢乐颂》的仪仗队。  相似文献   
118.
正我爬上山坡,喜看对面山坡真真切切的古村落诺邓。灿烂阳光中的诺邓,与蓝天白云相连的诺邓,与众不同,具有独特的风貌。我的视线从山脚移向山顶,仿佛绘制了一幅绝美的画:树中有房,房中有树。画中的树,密密麻麻,高高低低。密至无法屈指可数,低至比墙角还低,高至蓝田白云;画中的房,依山构建,形式多变,一时无法提炼成一句精美的话。房,并非整齐划一的红墙青砖白瓦,而是没有粉刷的土墙  相似文献   
119.
心中的皮影     
正父亲是个木匠,无师自通,起房盖屋样样在行,锯凿斧刨敲打出生活。总想刨平那坎坷的人生,努力拼凑着那些松散的日子。他弓腰用力向前推刨的身影映照在老家土墙上,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皮影。那时家里一间大一点的屋,一半用来打灶做饭,另一半就是摆放父亲的木工床。夜晚,点上煤油灯,我开始读书写字,父亲也开始用心演奏锯凿斧刨的  相似文献   
120.
为自己念书     
韩晗 《高中生》2014,(30):1
读中学时,我的成绩奇烂无比。那时,我最喜欢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想再为你们念书了。”每当我说出这句气话时,父亲总是格外平静。他笑眯眯地回答我:“在你出生前,我就已经大学毕业了;在你还没有念高中时,我就已经是教授了。我不需要别人为我念书,我自己已经把我该读的书念了。你如果不想念,那就不念了吧。”结局当然是继续念书,但这句话却很有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