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4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11316篇
科学研究   977篇
各国文化   193篇
体育   750篇
综合类   843篇
文化理论   162篇
信息传播   236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539篇
  2014年   1256篇
  2013年   1094篇
  2012年   1344篇
  2011年   1364篇
  2010年   1354篇
  2009年   1229篇
  2008年   1507篇
  2007年   1150篇
  2006年   852篇
  2005年   717篇
  2004年   730篇
  2003年   560篇
  2002年   373篇
  2001年   370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周大新小说中抗争女性形象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大新在他的盆地小说中塑造了一批生动、鲜活、性格复杂、充满抗争精神的女性形象,她们抗争的对象不一、方式不同,但作家对她们身上所表现出的生命力和人性的追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颂,表现了鲜明的女性立场和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232.
一、美在主题.<致橡树>是舒婷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第一首诗,写于1977年.我认为这首诗美在主题,它突破了传统观念,大胆提出女性的自立自强,这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一曲现代新爱情观的赞歌.诗人坚定地提出:"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是"站"而不是缠绕或靠在一起.这就充分表现了诗人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33.
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审美倾向,传达给我们的既不是一切向男性看齐的“准男性”的女性,也不是与男性对立的“女权主义”,而是男女之间的和谐与互补。  相似文献   
234.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成长起来的丁玲,开笔描写的竟是一个充满色情的都市。丁玲在其处女作《梦珂》中塑造了一个在这个色情都市里冲突挣扎的女主人公梦珂的形象,作品既描写了半殖民地都市女性的苦闷,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尚未卷入革命中去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市"新青年"的形象。从女性的角度批判了半殖民地都市的色情文化,以及这些都市男性对女性的欲望逼迫。  相似文献   
235.
20世纪末的中国女性写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女性写作的第三次高潮,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都超越了前两次,即五四时期及80年代的女性创作。这一时期的创作,改变了以往女性写作中仰望男性的精神传统,以抗拒的姿态将男性从文本中心地位放逐到边缘地位,甚至走向极端———男性缺席,女性独语。这种对男性极度绝望的写作方式也使女性解放自身的努力再次陷入了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236.
《宜宾学院学报》2017,(2):77-8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遭遇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知识女性单士厘随夫钱恂游访于日本及欧洲多国,进而接触到外来的进步文化,于实业、教育、礼俗多方面阐明中外之别,宣扬实业竞争、教育兴国、男女平等、民族独立等近代思想,表达出她对先进文明的渴望与崇尚。单士厘对外来文明的向往建立在爱国情感之上,作为知识女性中的一员,她主动参与到观察、研究西学的行列中,顺应了晚清变革浪潮,其意在于取法西学,为我中华切用,体现出知识女性旧学新知交相并存的思想样态。  相似文献   
237.
央视连续播出的四部电视连续剧《娘亲舅大》《回家的路有多远》《初婚》《岁岁年年柿柿红》获得了有口皆碑的收视佳绩。仔细审视这四部连续剧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深入剖析其浓缩的女性形象内涵,鲜明地折射出新时代女性金声玉色的品格操守、百折不挠的性格特征以及枯木再春的生命意识,展现了中国女性优秀的传统品格与情操。  相似文献   
238.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女性人格转型的现代契机,“五四”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分别从文化、政治和经济几个不同方面促进了女性独立人格的生成,加快了现代中国妇女解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39.
孟子认为"色"乃人性之本,在"色"与"礼"的关系上,以上位的"仁"为根本原则;孟子从婚姻血缘关系出发,认为男女结合应该符合"礼"的要求,但是对于两者结合的规范也有灵活的应对,总体上对男女结合持积极的态度。虽然孟子出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家庭中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的现象,但是孟子尊母则反映了母亲这一女性角色的特殊之处以及儒家对孝悌观念的重视,在事亲礼仪的秩序上,对待父母并无差别。建立在"仁"与"礼"基础之上的两性相处之道,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家国同构关系的秩序体现,孟子正是围绕家国秩序的根本格局从而对男女两性进行性别定位。  相似文献   
240.
以女性社会性别角色为切入点,运用权力话语理论,解读19世纪英国小说《简.爱》,探讨了女性作家在男权社会文化下的创作是不断挣脱男性权力话语的束缚,反抗男性话语霸权和推崇女性独立意识的矛盾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