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29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159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7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南朝时期,谈玄与般若互补,名士与高僧合流,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新转向。故在《世说新语》中可发明以下佛迹:第一,其引用书目中,有佛门典籍近三十种;第二,文人名士及帝王读经听经、出入佛寺、礼拜佛像、接交僧人,成为时髦;第三,津津乐道僧人的轶闻趣事。后两者合计多达七十余条。由此可见中印文化之互补,亦互相辉映。这个所谓自觉与哲学时代的缘起,当得力于其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2.
133.
近年来,漳州市城区在旧城改造中,一座座具有百年历史的红瓦古厝成为了钢筋水泥的森林。老街坊是城市化的根,街坊的形成和变动与漳州府城的兴衰息息相关。本通过实地调查和史料考证,阐述漳州市老城区的名胜、城池、寺观、书院、教堂以及桥粱、街市、老地名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34.
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在华夏文明的灿烂长卷中,诗人灿若星河,诗作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充盈着精华与瑰宝。它们灿如繁星,艳似百花。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那些流传千古的脍炙人口的作品是我们极其宝贵的财富。继承和批判地接受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是我们的需要。高考大纲要求:能够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让考生学会阅读和学会鉴赏,已成为理所当然要成为高考语文复习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5.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老师:近期"一带一路"成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其意义之深远不言而喻。"一带一路"中所涵盖的"新丝绸之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文化大走廊",其厚积薄发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对华夏文明丰富的积淀与内涵进行新的诠释,由此强化沿线广袤区域间更为广泛的互动与共融关系,也为其间多元形态的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36.
该文讨论了华夏神话的民族特色——形散而神聚,即在记录和传承过程中的零散性,着重探讨了华夏神话的民族特色:土地意识和农耕色彩;儒家伦理道德观的流露;英雄神话的人文色彩;归纳了华夏神话的语言艺术的简约特色。  相似文献   
137.
服饰的社会文化内涵是随着氏族、部族、民族的不断演化而逐渐丰富的。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传统服饰已成为区别各族群的显著标志。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蕴含着独特的工艺技术、审美情趣、宗教观念、婚姻道德乃至民族精神等众多内容。虽然在封建专制的淫威下,产生过诸多陈腐消极的东西,但也不乏文质彬彬的风流儒雅、深刻华美的匠心独运,因时而变的改革精神。中国服饰文化中师法自然的审美理想,国富民强,长治久安的政治寄寓,以及象征美好祝愿的吉祥图纹,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心理特征相吻合,因而得到全民族的高度认同。不同民族长期交往,服饰文化互相影响,甚至有意借鉴和模仿,乃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38.
近日,国际知识管理领域的最高荣誉MIKE大奖获奖名单正式出炉,全球共22家组织获此殊荣,中国内地仅5家企业折桂,华夏基金凭借在知识管理及创新实践方面的优异表现,成为其中唯一获奖的基金公司,这也是华夏基金在3次荣获MIKE大奖中国区荣誉后,首次摘得其全球级大奖。MIKE大奖被誉为知识管理界的“奥斯卡”,全称为最具创新力的知识型组织奖,该奖项由英国独立研究机构Teleos公司联合KNOW网络于1998年共同发起,在全球范围内评估甄选出那些善于利用企业的显性或隐形知识以及智力资本来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组织。  相似文献   
139.
齐鲁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之邦,令人想起泰山和黄河:泰山巍巍,虽不自显其高,却被尊为五岳之首;黄河浩荡,虽非中国第一大河,却培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20世纪的齐鲁大地,虽饱经蹂躏和磨难,却仍锻炼栽培出众多的俊彦之士,仅驰名于学术文化界各领域的大家,即可开出傅斯年、王统照、王献堂、季羡林、任继愈等一长串响亮的名字。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中国知识界焕发了第二次青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成果尤为突出,出现了多位领军擎旗的人物,戚其章教授即其中之一。戚先生研究甲午战争史达半个世纪,其治学和为人都很谦虚,对名位逊谢不居,他将新著只称作《走近甲午》(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而不称《甲午研究》。但我感到,他这部著作确乎独步时贤,于是采用“走近大家”为题目来开篇,应该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40.
华夏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殷墟甲骨中,“华”“夏”二神具有与“河”神相似的崇高地位,这点提供了揭示华夏明起源和“华夏”名称来源的重要线索。然而,百年来这两个字一直被误释为“岳”和“Kui”。本主要通过甲骨字形与周秦两汉古字中已确认的“华”、“夏”等字的形体比较,考释甲骨“Hua”(华)“夏”二字。“华”和“夏”本来都是地理上的名称,分别指华山和大夏。两对峙于黄河南北,遥遥相望,迤逦相连,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河”神擘开“华、夏”的神话。由此得以理解甲骨卜辞“河”、“华”、“夏”三神相提并祀在认识上的根源。“华夏”一带正是上古尧舜禹和商周秦各代相继据有的核心重地,被视为“中土”。“华”“夏”由此转化为“中国”(指中土)的代称,而与“四方”、“四夷”相对;又以处“中”之义转化为“中华”、“中夏”之称,均为地域概念;然后以地域化的内涵转化指“中国”人民。“华夏”作为民族之称,代表的不是血缘上的,而是地域化意义上的民族概念。论分四部分:一、释甲骨“Hua”;二、释甲骨“夏”;三、“华”“夏”地望及开辟神话;四、“华”“夏”地位与华夏族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