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7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书长廊     
科学史的新写法好的归博物/江晓原、刘兵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我们更会觉得野趣的意义。在现代学科壁垒的环境下,我们更期待一种新的观察方法。正如范发迪在其《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一书中所言:最近几年,博物学史俨然成为科学史里的显学,伴随着博物学的这种复兴  相似文献   
22.
正一、优化阅读观念,注重阅读取舍阅读观念的培养与优化是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说,教师的阅读观念能够直接影响其阅读教学的最终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取舍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要将阅读与知识紧密结合。尽管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看似浑然天成,但实际上想要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效果,阅读必须有取舍。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在阅读时  相似文献   
23.
不幸     
在《不幸》这篇短篇小说中.作者描述一个如同幽闭恐怖症患者般的孤独者,他有时注视窗外,有时心血来潮到街上散步,又总会遇到令人不满的事。这一次,他遇到了"一个小鬼",后者以一种突然的、戏剧性的方式闯进房间,于是两人展开了一段离奇的对话。这篇小说一方面讲述了不幸的人要求结交可能的朋友,另一方面则是对模糊的不安和恐惧的发泄。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是卡夫卡创作的永恒主题。美国诗  相似文献   
24.
汪婷 《文教资料》2014,(29):24-26
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者特别注重对人的存在状态和意义的追问,而自由问题也是存在主义的核心命题。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自由的,自由也是一种虚无的状态。自由是人无法逃避的状态,要求作为一个现代人要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0世纪现代派先驱作家卡夫卡对现代人存在的自由问题深有体会,并用他的作品进行文学上的探讨,在很大程度上和萨特的自由观不谋而合。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二者的自由观在大体相似之外,还有一些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在二者所处文化背景差异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25.
卡夫卡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表达的精确性",其依赖于两个关键因素——个性化的叙述方式和突破性的意象选择——的协同合作。卡夫卡将"现实与幻想"组合成昆德拉所说的"定义性的比喻",从而精确地揭示出他难以明言的内心体验。《变形记》的人变"虫"就是利用"虫"的意象来对一种特定的人物状态下定义,是卡夫卡准确地把握"格里高尔"的最佳也是唯一的方式。  相似文献   
26.
卡夫卡在小说观念和艺术形式上的探索与革新,对20世纪以来的小说表现方法、技巧和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他在短篇小说《中国长城建造时》中,解构了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文学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反映与摹写、通过情节和场面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传统,转而探索和发掘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他反对传统小说"僵死的模式",而是用其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生活场景的独特表现方式,展现了现代主义创作隐藏在现象之后的生存含义。  相似文献   
27.
你五岁那年爱上了一座城。布拉格。圣维尔大教堂顶上的十字架和彩色大玻璃,布拉格广场上“扑棱扑棱”飞起的白鸽。黄金巷里芳草萋萋花影深深。彼时大概是幼稚且深情的,对于喜爱的事物,总是以最纯净的感悟膜拜,因此虔诚甚至偏执。有时候身边的朋友讨论着对某些城市是如何喜爱如何向往时,心里总会打起小九九,做着毫无意义的比较,却乐此不疲。直到有一天,同M聊天。M是我见过最特别的人,痴迷音乐和书籍,和王小波一样用五线谱写长长的信,  相似文献   
28.
正一直相信在世间某处与星辰对接的地方,深藏着你我相遇的时光。不论是儿时玩伴单纯的嬉闹,还是陌生人不经意流露的温暖,抑或是对青葱岁月里人生导师的欣赏,都一一化作云间的浅笑低语。我们为它们留一声问候,还有未曾出口的珍惜。  相似文献   
29.
正20世纪80年代末,一群旅居美国的中国艺术家同时也是文学爱好者在纽约结识了木心,惊其学识,纠缠老人给他们开讲世界文学史,一门"荒诞"的课程由此诞生。当年的听课学生陈丹青描述道:"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开讲第一课,木  相似文献   
30.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出版于2003年,以两条线索交替行进,叙述了主人公——少年田村卡夫卡和老人中田在不幸的境遇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获得人生的意义。小说的字里行间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深刻而细腻地揭示了人性之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