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0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汪婷 《文教资料》2014,(29):24-26
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者特别注重对人的存在状态和意义的追问,而自由问题也是存在主义的核心命题。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自由的,自由也是一种虚无的状态。自由是人无法逃避的状态,要求作为一个现代人要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0世纪现代派先驱作家卡夫卡对现代人存在的自由问题深有体会,并用他的作品进行文学上的探讨,在很大程度上和萨特的自由观不谋而合。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二者的自由观在大体相似之外,还有一些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在二者所处文化背景差异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32.
卡夫卡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表达的精确性",其依赖于两个关键因素——个性化的叙述方式和突破性的意象选择——的协同合作。卡夫卡将"现实与幻想"组合成昆德拉所说的"定义性的比喻",从而精确地揭示出他难以明言的内心体验。《变形记》的人变"虫"就是利用"虫"的意象来对一种特定的人物状态下定义,是卡夫卡准确地把握"格里高尔"的最佳也是唯一的方式。  相似文献   
33.
卡夫卡在小说观念和艺术形式上的探索与革新,对20世纪以来的小说表现方法、技巧和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他在短篇小说《中国长城建造时》中,解构了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文学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反映与摹写、通过情节和场面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传统,转而探索和发掘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他反对传统小说"僵死的模式",而是用其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生活场景的独特表现方式,展现了现代主义创作隐藏在现象之后的生存含义。  相似文献   
34.
你五岁那年爱上了一座城。布拉格。圣维尔大教堂顶上的十字架和彩色大玻璃,布拉格广场上“扑棱扑棱”飞起的白鸽。黄金巷里芳草萋萋花影深深。彼时大概是幼稚且深情的,对于喜爱的事物,总是以最纯净的感悟膜拜,因此虔诚甚至偏执。有时候身边的朋友讨论着对某些城市是如何喜爱如何向往时,心里总会打起小九九,做着毫无意义的比较,却乐此不疲。直到有一天,同M聊天。M是我见过最特别的人,痴迷音乐和书籍,和王小波一样用五线谱写长长的信,  相似文献   
35.
正20世纪80年代末,一群旅居美国的中国艺术家同时也是文学爱好者在纽约结识了木心,惊其学识,纠缠老人给他们开讲世界文学史,一门"荒诞"的课程由此诞生。当年的听课学生陈丹青描述道:"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开讲第一课,木  相似文献   
36.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出版于2003年,以两条线索交替行进,叙述了主人公——少年田村卡夫卡和老人中田在不幸的境遇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获得人生的意义。小说的字里行间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深刻而细腻地揭示了人性之内涵。  相似文献   
37.
《地洞》是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其结尾的"未完成"给后人留下了意义的无解性和阐释的多义性。小说给人一种庸人自扰之感,实则反映的是现代人的普遍境遇:孤独自闭、恐惧担忧、没有安全感以及对安全感的渴望。通篇采用了自叙自白的方式,通过假想的"异己"力量深刻剖析了地洞主人公的恐惧心理,客观上反映了存在主义"在"的"澄明"境界,揭露了人类"向死而生"的普遍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38.
心灵的远行     
正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想出去走走,即使舟车劳顿、交通拥挤,也下定决心继续前行。从一个景点赶往另一个景点,从一座城市赶向另一座城市。远行,或许只是为了追寻一种有异于往日的感受,只是为了回到自己的城市时,能在以后单调的岁月里咀嚼那几日的惬意。"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嵯峨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心灵也需要适时的远行,就像蝴蝶最终会破茧  相似文献   
39.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是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而中国作家残雪则是新时期先锋文学的代表,他们虽然置身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却在作品中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共通性,如荒诞的精神内涵、破碎的人物形象和隐藏的寻找模式。从上述角度,对两位作家进行相关性的研究,考察他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特征,以期达到对两位作家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40.
赵黎英 《阅读》2014,(13):24-25
<正>小男孩卡夫卡在某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超级大甲虫!尽管卡夫卡一再提醒,但是他的父母、妹妹、同学、老师却没有发现这种变化,只有卡夫卡的好朋友迈克尔发现了他的变化,并陪他去图书馆查阅卡夫卡到底变成了哪种甲虫,想让他重新变回男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