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785篇
科学研究   83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4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曲彦斌 《寻根》2013,(4):88-95
在中国民俗语言学史上,出自一代著名训诂学家郝懿行之手的《证俗文》,是汉籍民俗语言珍稀文献的一部里程碑式的经典著作。钟敬文先生主编《民俗学概论》的第14章"中国民俗学史略"注意到,"明清时期,文人学者做了许多归纳民俗语言的工作,连钱大昕、郝懿行这样的著名学者都参加进来,撰写了《恒言录》和《证俗文》等著作。  相似文献   
62.
汉碑的价格     
周岩壁 《寻根》2013,(6):94-97
一 刻石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了,但为死者在墓前树立的记其生平的碑碣却是在东汉中后期才开始大量出现的。赵明诚在《金石录》卷十四中曾说“(汉)安帝(107~125年在位)以前碑碣存者无几”。其原因主要是直到安帝时,社会上还未形成为死者立碑的风气。  相似文献   
63.
韩华 《文化学刊》2011,(3):151-155
民俗语汇为语词中国民俗形态、民俗意象或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掌录》一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民俗语汇训诂材料,这些词语保留了中国古代生动的民俗风貌及文化。论文将以《掌录》中的民俗语汇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并结合民俗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传统语文学、田野民俗材料的收集作业、民俗语汇的动态发展三个角度来对《掌录》的民俗语汇训诂考证加以分析,从而探寻此书在民俗语汇研究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4.
<宪章录>是明代薛应旂编纂的一部记载本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史料价值颇高.该书通过原文照录、剪裁融合等方法,广泛征引<实录>、<宝训>、野史笔记及口碑史料等各类文献,在史料上表现出博洽、珍贵、慎核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5.
中文图书套录编目若干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中文图书编目中套录数据的来源,针对套录数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套录编目的优点,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6.
中文期刊的套录建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期刊的连续性特点,选择套录为主的建库方式有利于保证数据质量,加快建库速度。从优质套录的条件准备及规范操作等方面进行分析,套录建库确实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7.
中文图书套录编目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艳芳 《图书馆论坛》2005,25(5):160-162
中文图书套录编目是现代编目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主要介绍套录编目的优点以及在数据套录编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68.
何辉 《图书馆学刊》2005,27(5):82-82,93
回溯建库是将原来反映在卡片目录上的书目信息转换成可以供机检的机读目录格式。介绍了在回溯建库中如何利用国图信息中心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套录和在套录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从网络环境下书目数据套录的来源、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0.
陈尚忠 《今传媒》2007,(1):55-55
新闻贵"新",怎样做才能为了保住新闻的"新",既抢时间又防差错,这是一个不少人看似解决实际并未解决好的问题.近读一篇回忆周恩来总理处理一次新闻事故的文章,从中既看到了在什么情况下因抢时间会产生差错,又明确了怎样做才能既抢时间又防差错.现将其摘要录之于后,以飨未见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