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78篇
科学研究   15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01.
通过BFD(BidirectionalForwardingDetection)和VRRP的联动,实现了出口链路冗余,满足了出口链路高可用性、快速切换的系统建设要求。介绍了BFD和VRRP技术,提出了基于BFD和VRRP技术的联动,出口链路冗余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2.
笔者在文中就如何提高卫星通信系统对于频带信号的利用率进行了探讨,认为基于频带共享技术的通信系统是不二之选,笔者提出的具体方案是双向链路频谱重叠共享频带技术,具体来说,小站和各个中心站之间的接入方式采用的是FDMA,中心站与小站之间的前向链路采用的广播方式是TDM,这两种技术的使用对提高频率的利用率意义重大,然后对此项技术在卫星通信应用中的关键性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3.
同步卫星通常也叫通讯卫星,其主要作用就是“通信”.同步卫星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越来越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电台、电视台都实现了“卫星通信”;地球上不同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实现了“卫星通信”;甚至普通人手中的手机也实现了“卫星通信”…同步卫星的使用,使信息传递更加迅捷、可靠、保质,使生活、工作更加方便.相对于其它卫星来说,同步卫星有很多独特之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4.
本讲要求了解无线电通信常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知识.因为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现代通讯、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热点,现代通信、能源类问题亦已成为中考物理的命题热点.  相似文献   
105.
本文重点介绍了移动通信中软切换的基本概念,描述了CDMA中软切换的基本过程.详细介绍了ODMA软切换中的4中导频集及导频的搜索与测量机制,最后讨论了ODMA软切换的主要控制参数及主要切换消息。  相似文献   
106.
随着网络技术和光纤技术的发展,光纤越来越多地用于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并逐渐取代同轴电缆向用户延伸,原来电缆网络的非线性失真对有线广播电视信号传  相似文献   
107.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10,(11):1-1
11月25日零时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0A”通信广播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中星-20A”卫星是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一颗通信广播卫星,主要用于传输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任务.将为我国卫星通信与广播电视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8.
109.
TEIN2连接了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学术网,对学术交流与新技术的创新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提高TEIN2链路的TCP性能因此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之前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发现文件传输速率不高,简单地修改主机上的系统参数,效果不理想。作为TEIN2的NOC,清华大学在近期对TEIN2进行了网络性能的测量,使用专门的TCP协议分析工具对两主机之间的传输速率进行了诊断,提出了提高TCP性能的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0.
该文对IP单播策略路由的工作原理及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基于IP单播策略路由技术的局域网多出口解决方案。该方案利用访问控制列表实现不同的源或目的地址的数据包,由指定的路由器接口发送或接收,从而达到合理利用带宽资源、保证链路负载均衡以及提高网络访问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