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28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归化和异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基本策略倾向。异化翻译策略提供的异质因素有助于打破、更新与重组读者的原图式,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增强,文学翻译会由最初的归化逐步向异化倾斜,异化翻译策略会逐步成为文学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中文化现象翻译的趋势。但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无穷尽性,从历时性来看,异化翻译只能是一个逐步加深、逐步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2.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宗教情结是小说的显著特征。以小说不同时期的三个汉译本为例,采用描述性与解释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小说中宗教词汇的翻译。结果表明:宗教词汇的理解与解释深受译者特定的历史阶段和自我视域的影响,是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和原作者以原作为中心的动态阐释过程。  相似文献   
53.
根据D.A.Cruse提出的三种词汇语义结构关系分析了英汉语中的某些词汇空缺现象,并从认知的心理突显、感知突显和原型特征以及语言的历时性来解释这些词汇空缺现象。  相似文献   
54.
7月30日8时20分,中国航母平台完成长达25天的第九次航海试验,返回大连造船新厂码头,这是历次海试中时间最长的一次。图为航母平台“破雾而出”。驶向码头。  相似文献   
55.
现代汉语表示“用鼻子去嗅”义用“闻”,而在汉语史上却是用“嗅”。从人们语用心理因素和语言系统自身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闻”和“嗅”用法演变、替换的内在动因目的是为研究词语的演变、替换提供活体观测。  相似文献   
56.
北京话徒劳类语气副词主要包括"空"类和"白"类副词两大类。"空"类副词主要包括"空"、"空自"、"平空"、"凭空"、"凭空里"等副词;"白"类副词主要包括"白"、"白白"、"平白"等副词。两类副词无论在内部成员的组成还是各自的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上,都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文论通过对其个体的考察,揭示徒劳类语气副词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57.
自东汉经学家郑玄首创"古今字"这一训诂术语,古今字一直是研究古籍文献的重要训释体例。文章拟从汉语词在动态发展进程中汉字分化现象切入,探讨古今字用字的相异现象和造字的相承关系。  相似文献   
58.
汉语历史语言用来表示"用刀斧等砍断、砍削"义的常用词先后有"斫""砍",它们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组同义词,存在着历时替换关系。先秦两汉主要用"斫";"砍"是后起口语词,魏晋时期才开始出现;宋代"砍"逐渐发展;元代是"斫""砍"两者的使用处于竞争相持的时期;明清时期"砍"基本完成了对"斫"的替换,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从历时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基于CCL语料库,重点考察"脚"和"足"的词义演变过程与动因。发现:第一,"脚"最早出现于篆体字中,历经朝代更迭,词义发生扩大,词义辐射范围扩大,从指称身体部位逐步转移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乃至文学中。"足"最早出现于甲骨文中,但至今词义变化不大,词义基本局限于身体部位与物体支撑物及物体的基础与下部三方面;第二,二者词义于汉发生重叠,到唐"足"的大部分词义被"脚"覆盖,"脚"基本实现了从"小腿"到"脚掌"的转变;第三,隐喻的象似性在二者词义演变的认知机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现代汉语中,"看、想、说、听"可以构成"V来"与"V起来"两个结构体,学界对这两个结构体可以作为插入语的观点基本达成共识,一些工具书中对"V来"与"V起来"的解释相差无几,甚至存在互释的情况。本文将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来探索"V来"与"V起来"结构的异同:一、历时平面中"V来"与"V起来"形成的先后及推衍关系;二、共时平面中两个结构式在具体语言使用中表达功用上的差异及原因理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