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28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北京语言大学研制的BCC语料库,通过其历时检索功能,探讨"先生"称谓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经历的起起落落并探究其深层社会原因。从"先生"称谓的语用嬗变可以看出,称谓和政治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2.
本文对历史时风格对等和共时风格对等翻译的风格对等进行初步探讨,以实例加以阐释,并依此说明风格对等,可在目标语中体现原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以丰富目标语民族的文化并供创作的评论借鉴。  相似文献   
73.
中国传统语言学注重从结构来看待语音,把声调当作与声母,韵母并列的成分,即声母、韵母、声调共同组成音节。而现代音系学则注重从语言功能的角度来看待语音,声调也就被看成为与元音音位、辅音音位在同一层面的成分,即与音重、音长一同被称作非音质音位。而随着语音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声调除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外,还具有修辞作用和构形作用。  相似文献   
74.
“演、泗/涕/鼻涕”历时更替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演”表示鼻液,“涕”表示目液。发展到中古,由于目液义换用“泪”来表示,因此,人们便用声近义通的“涕”来代替“演”,西汉后期出现并随即完成了这一更替现象。偏正结构“鼻涕”最早出现于西汉后期,发展到明代,表示鼻液义则主要使用复音词“鼻涕”,只在特殊语境中才用单音词“涕”,这一格局一直保持到现在。  相似文献   
75.
探讨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理解和运用问题,从音位学角度对正误界定分歧问题作详细阐述,同时分析测试误差产生的原因,探索提高测试准确性、科学性的途径,以使测试更贴近普通话的共时实际。  相似文献   
76.
Sapir-Whorf的语言决定论假说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居于学术界主导地位。但笔者却以为此理论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夸大了语言的功能,解释力有限,忽略了语言的历时变化,以及无法解释语言变异等。而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作者更倾向于文化影响语言,即语言差异源于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77.
唐宋笔记中“挨”、“媪”二词实别有义。“挨”以“靠近、靠扰”义为中心,在不同组合中可分别理解为“挤、擦”、“冒犯”、“滋扰”以至于“调戏”等义;“媪”可用来作为对妇女的通称,且为此一义时,其使用范围也不局限于北方方言区。  相似文献   
78.
从先秦到明清时期,"行、走"的"行走"和"奔跑"两个义项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走"逐渐卸去了"奔跑"义转而承担起"行走"义,并成为汉语中表示"行走"义的常用词。而"行"的"行走"义逐渐消失,"行"表示"行走"义只出现在双音节词和书面语中。  相似文献   
79.
汉语虚词往往由实词虚化而来,复音词往往由词组转化而来。双音节副词"时常"的形成是一个涉及到词义的虚化,也涉及词组虚化为词的语法化过程。"时""常"在各自的语义发展中分别获得了"经常"义,在汉语复音化的推动下,"时"与"常"在频繁的语境共现中发生了重新分析。在唐代,"时常"开始作为一个表"经常"义的同义联合复音词出现,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80.
《细雪》是日本大文毫谷崎润一郎历时八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向世人展现日本关西的风俗画卷、反映时代波澜的作品,在谷崎润一郎的文学生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日本文坛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文章就《细雪》中的“平凡与永恒”的美意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