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8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如水的教育     
教育,可以从"水"中得到诸多启示。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最善者的品行就像水一样,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水具有世间最高尚的品德,它是生命的源泉,滋润万物,不着痕迹;锲而不舍,温婉持久;虽曲而全,至理至智;处静若镜,自清自洁;平等自由,一视同仁;胸怀宽广,细腻周全……所以它能育人养物,惠泽人间。如果怡海的教育需要用一种形态来形容的话,我希望是水。  相似文献   
72.
冷印 《教育艺术》2008,(6):50-51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礼仪大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开放的民族。在500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始终维持着一个统一、和谐、发展的局面。而维系中华民族统一、自立、自强进取的精神支柱,支持中华民族连续发展,绵延不绝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乃是这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厚德载物。  相似文献   
73.
《老子》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于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告诉我们:做人要像水一样,锁定目标,和别人不争,同自己去争。哪怕你处境如何艰难,都要忍辱负重,勇往直  相似文献   
74.
福州第四十中学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先锋路,是1993年由市政府投资建成的公立完中,占地近50亩。现有高中、初中45个教学班,学生2538人,教职工188人,专任教师176人,其中高级教师36人,一级教师95人。2000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6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三级达标高中,2007年被评为福建省推行办事公开示范单位,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2003-2008年连续两届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  相似文献   
75.
人们皆知蜚声中外的清华大学,皆知那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但却不一定知道率先将清华改办成完全的独立大学的人是谁;那句校训是谁提出的。我想,即便今天的清华大学师生,能够答得上来的人也寥寥无几。这个人,似乎像一颗流星,湮没在历史的星空中,寂然无声。  相似文献   
76.
项目背景清华大学作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一贯治学严谨的传统,为国家培养了一  相似文献   
77.
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作为百年老校,一直传承“勤慎诚敬”的校训l,厚德载物,励志敏行。学校确立“存唐风宋韵,葆诗馨墨香,为文化真人”的办学思想,从2004年开始,着力打造学校特色,经过论证、研究和实践,如今,学校以培育诗香文化为核心,凸显学校“诗韵育人”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78.
坤卦象征地,地道柔顺,性顺而体厚,含弘以内敛,顺承天道,负载万物,是整个宇宙万有发展的受动力,一切生命的孕育之源,万物无不受其利。君子取法于地,德业双修,敬义直方,积渐成德,谨言慎行,功成不居,正己容众,成就事业。  相似文献   
79.
在我的母校有一个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里蕴含着"强大"的真实含义。因为一个人如果只知自强不息,却不知厚德载物,那他永远只是一个强而不大的小人物。今天归结瑞典人的厚德载物就是两个字——不争。这种不争不是因他们软弱而不争,恰恰是因他们足够强大而不争:一方面,他们强大而与人友好相处;另一方面,别人因他们强大友好而不敢与之争,只能乐于与之友好。一个国家能达到这样自强而不争的境界,才是一种真正的强大。瑞典人的不争具体表现在"三不争"上。一是不与天争。对瑞典人来说,没有争分夺秒这  相似文献   
80.
赵亚平 《文化学刊》2013,(1):2-F0002
春夏秋冬是我们永远不停的脚步风雨雷电是我们创造未来的誓言日月星辰是我们自强不息的笑容苍穹大地是我们厚德载物的胸膛——《光荣和梦想》作为治国行政理念的"民生文化"和作为大众"精神生命"的"文化民生",均须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仰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创造适应现代文明要求的新文化,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