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6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老师,您快去教室看看,亮和砚打起来了。"上课铃声刚响,就有几名学生急匆匆地跑进办公室汇报这情况。我急忙跑进教室,一看,亮和砚虽已坐回原位,但各自涨红着脸,怒视着对方,显然气还没消。正当我庆幸此事还没酿成恶果时,低头一看,地上到处都是水,有破碎的塑料杯片、有小石子,还有笔、直尺、书本等,由此可见,刚才的打斗够激烈的。此刻,全班学生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改性淀粉凝胶化性质的研究表明:淀粉糊粘度受浓度、温度、pH值和分散剂的影响。改性淀粉凝胶化性质的研究是将其成功应用于高性能陶瓷原位凝固成型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深入探讨改性淀粉对成型后坯体性能影响规律的基本依据,其中淀粉糊化温度是决定Al2O3陶瓷浆料凝固成型温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地球化学分析从分子级角度揭示元素及其同位素的迁移、富集和分散规律。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原位微区地球化学分析在地学领域得到了广泛而灵活的运用。通过运用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二次离子探针等分析技术来对岩石中的矿物进行原位微区元素和同位素分析,能为示踪岩浆源区和沉积物源的物质组成、揭示岩石成因机制及探明和恢复古海洋环境等提供更精细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4.
65.
66.
为了更好地处理规模化牛场废弃物,变废为宝,达到环保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本试验研究了高效原位转化腐解菌AKYWZH-2010对氮源的营养需求,以期为牛场废弃物原位转化和环境友善型生物有机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AKYWZH-2010最适的氮源及C/N比,分别为蛋白胨和8∶1。  相似文献   
67.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并结合原位空气退火工艺,在普通玻璃基片上,制备了不同Fe掺杂量的In_2O_3薄膜。实验结果表明,退火氛围及Fe的掺杂量对In_2O_3薄膜的微结构、形貌及磁特性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空气中773K下退火30min的In_2O_3薄膜样品则结晶状态良好,不同Fe掺杂的In_2O_3薄膜样品均表现出室温铁磁性。  相似文献   
68.
由于氯代溶剂的大规模使用,氯代烃类污染正变得越来越常见,其控制及治理技术是当前环境学界的研究热点。文章就此热点问题研究了目前治理氯代烃环境污染的常见方法及其原理、应用.包括地下水修复的抽出处理、可渗透反应墙以及泛用性更强的原位化学氧化、曝气修复技术和原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等,分析了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场地修复的零价铁可渗透反应墙以及具有极大发展前景的原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控制氯代烃污染的方法研究及技术发展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9.
以某高速铁路为背景,分析了无碴轨道原住观测的概念及重要性,深入分析了变形监测网的建立方式和沉降观测原件的埋设方法和观测过程。对其他无碴轨道工程沉降观测具有很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波澜壮阔的现代人类物种史诗,迷雾重重的五千年生命演进中,逸散着千年的生命再生之梦,流转着无数探寻生命线索的过往。在这条横贯了50个世纪的生命链条上,在这段穿越了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那些创世之初遗留的生命之谜,生命的生、生命的延续、生命的繁衍、生命的疾病、生命的衰老与死亡,在演进中一点点揭开,人类从被动短暂的生命过往过度到医学时代,再从庞杂纷乱的生物学研发时代,进入生命科学时代。今天,徐荣祥在再生生命科学领域缔造了首批"再生人",并宣称能够再生生命。困扰人类数千年的难题是否有了不一样的突破,生命再生的奇迹是否真的出现?徐荣祥,烧伤及烧伤外科专家,美国人道主义奖第六位获得者,唯一一位外国人获得者,中国首届青年科技创业奖获得者,中国国务院1991年授予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人体再生复原科学的创始人,2013美国国策中提到的"损伤器官再生科学"的发明专利权人,GOLD BIATEC国际奖获得者。这位曾被称为"中国最具争议的科学家"不仅备受世界关注,而且引发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世界生命科学之争。本刊特与徐荣祥对话,详细解读徐荣祥本人和他的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关于再生科学的起源、发展及规划,关于他的心路、成长与期望,关于他的再生生命启动计划及经济发展计划,当然,也关于那些质疑、争议与纷争。(注:文中"记"为记者,"徐"为徐荣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