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教育   5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51.
张侠 《网球天地》2012,(5):118-120
“经验”的原意是“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广义还包括“人的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将经验理解为知识和见识。旅途中.我们见到了一些新鲜的东西,这些就是我们旅途中增长的见识。  相似文献   
52.
对三秦出版社出版的由白林鹏、陆三强校注的北宋学者范祖禹<唐鉴>一书的标点错误进行了逐条驳正,分析其致误的原因,对古籍整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3.
“夺胎换骨法”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提出来的诗歌的创作方法。不改变原诗的内容和意境,换一种语言表达,谓之换骨法;拓展原诗的意境和内容,用相应的语言形容,谓之夺胎法。二者都是根据原诗进行创作,但换骨法不改变原意,夺胎法则是原诗的拓展。从历史上看,夺胎换骨法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4.
在诗歌教学中对古典诗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启迪联想,加深理解,容易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同时也可以收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教学效果,为此本从弄清诗作原意,探讨意境,辨别创新与因袭,区别构思的巧拙,把握风格的异同以及探索诗作艺术成就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寻求古典诗歌教学的一种路子。  相似文献   
55.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不断发展,其学习人群也越来越广泛。由于不同的人群在文化背景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得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着一个跨文化交际问题。文化的差异,会让不同的语言使用者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汉语国际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们学习掌握汉语的基本使用方法,还要让学生们在正确的情境下,使用正确的汉语表达最确切的想法。因此,就需要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研究分析跨文化交际,对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以提高汉语国际教育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6.
张艳妮 《青年记者》2007,(10):97-98
博客(Blog)即WebBlog,原意为“网络日志”,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连接,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7.
祁新华 《华章》2007,(6):121-121
我们要注意,应当遵循立法者的意图,这个断言并不是一个有关知识的断言,而是一个关于权威的判断,是一个政治的判断.  相似文献   
58.
格助词是日语中特有语言现象,正确理解和使用格助词是日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习者能够更有效率地掌握日语格助词的用法,以"に""へ""から""で"为例,从格助词的原意出发进一步探讨其派生意义,并对格助词具体用法进行比较分析,明晰格助词在语法意义上的异同,加深学习者对日语格助词的理解,从而正确使用格助词。  相似文献   
59.
《家教世界》2013,(11):48
打破沙锅问到底语出宋代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其原意本来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  相似文献   
60.
在翻译实践中,理解是翻译的前提,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步,不能正确的理解就谈不上正确的表达.笔者结合多年的英汉翻译教学经验,从词汇、句子结构、上下文和语境三方面对翻译中的理解原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