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本文以教学实录为例,从教学艺术、质化艺术、衍生艺术三方面阐述了提升教学效果的具体做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之乐,领略成长之美.  相似文献   
22.
文章围绕油画风景创作实践,探讨本土人文和当代文化背景下油画风景创作的画理参悟,彰显有别于西方画家的风景创作,关注东方审美思维,建树风景油画创作传统美学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23.
谢军 《兰台世界》2014,(5):88-89
双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博戏运动,从它的整个历史演变来看,它首先被当做怡情娱乐的工具;其次,人们借用这种游戏来规劝他人;再次,知识分子往往通过参悟,揭示其中的人生意义。同时,人们对它过于迷恋,往往会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4.
悟,而后得     
古刹,檀香,木鱼,青灯古佛之下,满头银发的智者,手持佛珠,面一柱檀香,参悟关于生、关于死的真理。悟,是一种境界。郑板桥有言"书到疑处幡成悟"。读书有疑,故而凝神苦思,进而辨别是非,领悟书中内涵,方可有所收获。读书如此,人生  相似文献   
25.
大家对明朝风流才子唐伯虎的"风流"多有误解,认为他虽然文采出众,却是个追逐于花丛中、卖弄才情的浪荡公子。其实,唐伯虎之风流是在仕途失意之后参悟了人生真我的真风流,那就是"适志"。唐伯虎生于苏州的一个富商之家。明朝视商人为"贱民",因此唐伯虎的家族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唐伯虎也不负众望,16岁便考中秀才,随后又高  相似文献   
26.
借题发挥法,是指在作文中以某个素材为引子,然后由此引申出新观点。借题发挥包括正向发挥和反向发挥,借助已有的素材顺水推舟或反向联想说明自己的观点。它可以借物影射、借古喻今,在写作上最明显的特点是:①巧妙解释与恰当拓展;②使用借代、双关、曲解等修辞;③表达婉转但不晦涩,最好有一点幽默感。运用借题发挥法处理素材,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具体写作时,既要注意通过素材挖掘出新  相似文献   
27.
生命如花     
西北平原 《成才之路》2013,(3):I0001-I0001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株妙法莲花。这是禅家语。禅家总是站在理性的高处,以超越红尘的洒脱来参悟人生和自省生命的。那么,凡俗中人呢?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诗人语。多少人在赞美:姑娘好像花一样!又有多少人在咏歌:花儿与少年。的确,人生如花。花一样的生命,理应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瓣一瓣地绽放它的美丽与清香,使这个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五彩缤纷,充满快乐。事实上,人类自诞生起,就一代一代地在做着这方面的努力,极尽智慧和勤奋地按照美的形象装扮世界,并塑造自己。  相似文献   
28.
《金刚经》从佛陀对阿傩"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的问题出发,延展出佛对世界与宇宙的辩证认识,详尽论述了"应如是降伏其心"的方法论,提出成佛破空的工夫修养路径。《金刚经》的辩证思想从否定之否定立论,认为诸法无常,缘起性空,一切此在之存在都是不稳定的实体,因缘果业循环往复,构筑了人生的苦难与沉沦。超脱苦难的辩证方法在于智慧得到解脱,不执著偏固于任何事物,一切"假有"背后皆存在真实不虚的"实相",对这种实相的认识与参悟,是自我参悟的方便法门。  相似文献   
29.
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是一个充满艺术魅力的典型形象.读完这个故事,作为一般的读者都不难感受到十娘形象的一些表层特征,比如她的机智、她的敏锐、她的坚定、她的刚强、她的自尊等性格特征.但是,再深一层的东西,比如十娘形象的深层心理机制,就不是泛泛的欣赏所能参悟的了.  相似文献   
30.
宣珩 《收藏》2012,(8):140-143
4月初,任星航钧瓷艺术中心在北京开放,这是北京艺术市场中第一个专注于钧瓷艺术的文化中心。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再次进入收藏界的视野。钧瓷以"雨过天晴云破处,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窑变效果,一改自汉至唐以来"南青北白"的单色釉发展脉络,自此中国瓷器开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美丽颜色。造烧于唐朝的钧瓷,到宋代成就了第一个瓷器艺术高峰。宋代钧官窑瓷器雅致、温润的艺术效果,也成为了钧瓷审美的最高标准。但是,由于战乱频仍,朝代更替,宋代钧瓷烧造技艺一度失传,宋钧的神韵成为湮没于典籍与泥沙下的历史密码,直到宋代窑炉残骸的出土和复原,才让人参悟到了宋钧神韵的千年密码——柴烧。而破解这个密码的人,正是钧瓷艺术大师任星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