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8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希望的种子     
作为一名教师,我曾经一直对双差生存在着一种偏见,认定他们无所作为,除了批评、埋怨外,甚至连提问也不愿意叫到他们的名字。一旦他们犯了错误,瞅准时机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不是我不去做他们  相似文献   
112.
临近中考,一向平静的惠化楼一楼突然热闹起来,今天隔壁的教室里突然“冒出了”一个班级的学生。我们一楼只有高一(9)班和(10)班两个班级,比较空旷安静。(10)班的班主任过来向我诉苦:“我们两个班级要遭殃了,来隔壁教室的学生是初三全年级每个班里挑出来的双差生(指品德、成绩均不佳者)。  相似文献   
113.
<正>我教的学生王聪是一位聪明的初一新生,但体育成绩和身体素质较差,经过班主任沟通了解后得知,这个孩子非常淘气,不能遵守学校纪律、自由散漫,经常上课迟到、不完成作业、与同学打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双差生",怪不得以往在课上无论如何批评他,训斥他,他都不吭声,不看你一眼,简直是冥顽不化。同学们都称他是一个‘刀枪不入,油盐不进"的铁人。在学期初的一节体育课上,内容是篮球,学习体前变向运球、复习原地运球,上课之前我问全班同学是不是原地运球都熟练了,还有  相似文献   
114.
王娜 《中国科技信息》2009,(18):272-272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关心差生,给他们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成长.  相似文献   
115.
正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使我国蓬勃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新的高中课程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英语课程更加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英语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6.
<正>一、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要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就要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坚持在了解中教育、在教育中了解。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首先向原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特别是学困生的情况:双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单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在新的学期开  相似文献   
117.
唐永烽 《成才之路》2013,(17):16-17
德育在中职教育中占有主导性地位,然而,当前各学校对中职生的教育仍然显得僵化和不合时宜,甚至有些方式方法进入了误区,造成了负面效应。因此,必须大胆革新中等职业学校在德育上的教学思路,向着更接近社会环境和企业需要的方向发展。让中等职业学校在德育方面走在教育业最前面,让中职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8.
李奉义 《中学文科》2007,(11):150-150
长期以来,学习困难、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被称为“差生”,再加上不守纪律,就被称为“双差生”。学生一旦被视为“差生”,在教师、同学眼中往往就是“嫌弃儿”的角色,他们在集体里往往不受欢迎,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自尊和自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9.
曾庆东 《中学理科》2006,(10):96-96
当前普及九年教育过程中,学习差、纪律差的“双差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是普遍的事实,转化差生的任务相当艰巨。现就部分班主任的一些习惯性的做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把转化差生的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0.
现今时代,在教育行业谈论最多的是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在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技工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大部分教师认为要教好学生,首先要有好的有较高教育素质的教师,然后才能培养出较高素质的学生。这固然不错。但我们要明白,即使在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级,从招生入校至毕业时学生问都有一定的差距,其中不乏有“纪律差、学习差”的学生,即所谓“双差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