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3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英文版体育比赛中亲社会与反社会行为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修订,删除并补充了部分条目。在此基础上以874名运动员(男=680,女=194)为测试对象,对中文修订版的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支持了原量表的结构,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也支持了改模型的稳定性。效标关联效度表明,反社会行为与自我定向有积极相关,而亲社会行为与任务定向有积极相关。认为23个条目的体育比赛中亲社会与反社会行为量表中文修订版具有良好信效度,是有效测量运动员体育道德行为的工具。  相似文献   
62.
世界著名育儿专家史蒂夫·毕德甫在其出版的新书《养育婴儿:3岁以下应该进入托儿所吗?》中警告说,把3岁以下的幼儿放进托儿所可能不利于他们的发育成长,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幼儿往往更具有攻击性,并常常表现出反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63.
卷首语     
文喆 《中国教师》2014,(13):1-1
<正>学校教育的价值不可低估。学校教育正好是处在人的关键转变时期和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这段时间如果出了问题,它的影响将是终生的,这段时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可能导致一个人形成反社会人格。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反社会的,他一定是或者在家庭,或者在学校、在社会,长期受到不良对待,在本应得到保护和关爱的时刻,受到遗弃、漠视或嘲讽,久而久之,这个人就会形成冷漠、戒  相似文献   
64.
《社会民主党人报》周报是德国“反社会党人非常法”时期(1878-1890)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机关报,该报1879年9月至1888年9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1888年10月至1890年9月27日在英国伦敦出版.在国内秘密发行.主编先后为格奥尔格·福尔马尔、爱德华·伯恩斯坦。  相似文献   
65.
反社会行为背后有深层原因,并且往往与弱势境遇、社会不公、相对剥夺感、求助无门等等有关,面对多发的反社会行为事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找出预防和矫治方法,对公共安全的维护意义非凡。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有各种社会机构参与,共同构建一套预防反社会行为的“防护网”  相似文献   
66.
在各种人格障碍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罪行特别残忍或情节恶劣的犯人中1/3-2/3都属于此类型.童年经验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单亲家庭、体质异常、被娇宠,被忽视的儿童更易导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本文主要讨论此四种童年经验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关系,并提出预防这种人格障碍产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青少年反社会行为在近几年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从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研究背景和行为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全面综述了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干预对策:在家庭中,父母应了解孩子的成长阶段和各阶段的特点并经常与孩子谈心;在学校里,学校应给予家庭困难的学生补助资金以减轻学生家庭负担,并经常关注学生的心理行为动向;从社会方面,政府部门应在严惩犯罪的同时做好犯罪青少年的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氛围。  相似文献   
68.
机场出口爆炸,马连道家乐福砍人,光明楼金凤成祥爆炸……近日,公共场合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不免让人感到有一股戾气积聚升腾,如同拉开了枪栓的枪支——种种恶相逼问我们:"中国到底怎么了?"媒体对于每一次暴力事件的揭示都不遗余力:哈尔滨杀医案的背后,是十六岁少年与爷爷从农村进城治病的艰难;厦门公车爆炸案的背后,是上访无门的陈水总的种种无奈。然而,促使罪犯向无辜者挥起屠刀的,  相似文献   
69.
观点     
《中国德育》2013,(9):5
儿童的道德意识与道德情感没有必然联系研究人员一直在强调幼儿的道德情感对道德意识的重要性。本研究对132名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内容主要是学生对于道德行为的自我表述与道德情感归因之间的关系。调查为参与者提供了一套新开发的用以衡量道德意识与道德情感归因之间关系的标准。标准从倾向亲社会行为和避免反社会行为两个维度对儿童的道  相似文献   
70.
《教育导刊》2005,(5):64-64
根据《普通精神病学档案(Archives of Ceneral Psychiatry)》今年2月号发表的一篇论文.在7岁儿童中发现,5岁前母亲精神抑郁的儿童,其反社会行为的水平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