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6654篇
科学研究   401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140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690篇
  2013年   490篇
  2012年   458篇
  2011年   501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522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438篇
  2002年   385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1.
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无约束优化问题的修正WYL共轭梯度法,该方法不依赖于任何线搜索而满足充分下降性,证明了采用Arimijo型线搜索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及在适当条件下算法具有R-线收敛速率,证明了采用重开始策略时算法具有n步二次收敛性。  相似文献   
72.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使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思考周密,认识深刻,具有独创性。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3.
所谓条件、结果开放性试题,指条件与结果都不唯一确定的试题.解这类试题应充分挖掘分析题目的条件,进行大胆想象,由过去的唯一条件、唯一答案的定向思维,拓展转变为多方位的发散思维.这类试题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4.
郭志宏 《小学生》2013,(10):33-3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作为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担负着中华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的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创造潜能的发挥,都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教学中有几点小小的心得体会,浅谈如下: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需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呆板、陈旧、  相似文献   
75.
启发式教学法符合新课程要求,有利于改变历史课堂现状,有利于中考开卷考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等。依据学生个体特征,可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启发方式:正面启发,逆向思维启发,情景启发,发散性思维启发。  相似文献   
76.
笛卡尔"浮沉子"实验是物理学中一个比较有名的实验,本教具从浮沉子出发,通过发散性思维,赋予其新的功能。然后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了不同的浮沉子,创造性地制成了"趣味握力计"与"小小潜水艇",使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演示性!这两个教具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物品,制作简单,在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主探究并验证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物体所受浮力的  相似文献   
77.
彭端英 《考试周刊》2012,(74):64-64
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发散思维的含义及特征,并通过典型实例的剖析如何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以达到认识和发展发散思维,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宜宾学院学报》2019,(6):76-80
为了解决Hadamard空间中的极小值问题,引入改进的逼近点算法.最后证明了所定义的序列强收敛于凸函数的一个极值点.  相似文献   
79.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中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习题教学中,利用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0.
创造性作为一个整体,对个体和社会都有显著的益处。在最近几十年里,许多的研究已经集中在创造性方面。本文对创造性人格、产品、压力和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从创造性研究的内隐理论、外显理论和趋势分析中对创造性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对未来持续研究或中断的研究主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