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冀彤 《内蒙古教育》2008,(10):49-50
在我国,7岁以下聋儿有80万,他们因为听不到声音,导致无法像健全人那样能听能说。其实大多数聋儿的发音器官并没有器质性病变,只是由于缺乏锻炼不懂该如何发出声音,以及发音器官不灵活导致了错误的发音习惯。因此,在聋儿学习有声语言的过程中,就必须先为他们选配合适的助听设备,进行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之后帮助他们在康复训练中尽快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锻炼发音器官,协调运用各个发音部位,矫正发音异常,为正确发出语音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2.
利用绕口令进行发音器官力量训练时,并不是越有力越好,而是对唇舌的运动控制要有松有紧,适度用力.要提高普通话的流畅度应从单音练习入手,然后过渡到绕口令朗读.  相似文献   
23.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究竟什么是诵读呢?古人所说的诵读就是讲究节奏、韵律、神气的一种朗读,是一种既能得其辞,又能得其韵的读法,是一种寓情于声、以声传情的阅读方式。到了现代,诵读这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那就是  相似文献   
24.
人类的老祖先最初的发音是喊"妈"吗?如果不是,那么——婴儿第一声说的,就是老祖先说的吗?早些时候,人们认为,要想知道人类第一声说的是什么,发的什么音,这要从婴儿身上探寻,因为婴儿在没有受到后天的文化熏陶之前,显现的都是人类的原始特征。为此,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就对  相似文献   
25.
胡登世 《现代语文》2009,(10):108-108
语言是在一个民族族群内部长期文明进化史中逐步发展丰富起来的,以思维为内核的多种发音器官共同协作完成,并有浓烈的人类情感积极参与的从而达成族群成员之间交际的有声信号系统,而文字则是记录书写这个民族有声言语的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26.
在中学英语学习阶段结束之后,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英语语音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不但原有的不正确语音得不到及时纠正,而且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听说能力,给口头交际带来困难.本文通过观察学生的大量语音错误,分析较为典型的英语元音、辅音的发音位置、发音方式的错误原因,提出可行的纠正方法,并且经过实践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7.
在我们班上,一定有过一些不爱说话的孩子,当然绝大多数不是出于生理(发音器官有缺陷)的原因,面对这些孩子时,我们是否认为他们是问题儿童?我们是否曾经忽视了他们?或者我们认定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并试图加以改变?当努力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时,我们是否感到着急和烦恼?假如是这样,让我们走近孩子!  相似文献   
28.
高兴 《教育导刊》2006,(5):23-25
二○○六年五月号下半月教育导刊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特别是2~4岁的幼儿是学习发音和口语表达的关键期。但刚入园不久的托、小班幼儿,其发音器官发育尚不完善,说话还不清晰,发音不够标准,有的幼儿更不会听说普通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那么,我们应创造怎样的环境,如何利用日常生活和专题教育活动来帮助幼儿…  相似文献   
29.
人际间的交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一是通过言语行为,二是通过体态语行为。体态语主要是指手势语、身势语、体距和接触行为等。正如David Abercrombie所指出的,“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一般说来.在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所传达的信息冲突时.人们倾向于相信后者。比如某人在言语上夸奖另一人,但一边讲一边摇头。  相似文献   
30.
人的声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但不是具备了发音器官就能发出美的声音。音韵美是后天开发培训出来的,美的音韵会给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享受,使生活变得更加甜美,更有朝气。培训音韵美的直接途径是学校教育,而语文教学以它的情感性和文学性,对音韵美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