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2031篇
科学研究   215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93篇
综合类   99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1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象似性主要强调了语言的可论证性、可释性和理据性,它必然体现在文字上;会意字形体意合的过程是概念综合的过程,这种意合过程蕴含着丰富的象似性,这种象似性是象某些文化意象;形声字声旁具有完全表音、近似表音的象声特征,形旁具有以形载象的特征.会意字、形声字的象似性具有诱发词义的作用,又有助于对外汉字教学.  相似文献   
82.
本文探讨《象祠记》一文在阳明心学体系中的地位,认为其反映了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构建心学体系初期的思想,可视为后来“致良知”说问世的前奏。《象祠记》中“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提出是对孟子“性善论”的发展,“化”是灵魂,且有“主体之化”与“客体之化”的不同疏解。其“爱屋及乌”说、“舜善用人”说、“舜善化人”说及“人性本善”说,基本存在于道德认知的层面。《象祠记》中所反映的祭象的精神实质,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的意义世界的层面,通过对与宗教相关不同角度的分析,提示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这其实也是祭象背后深藏着的真实意蕴。  相似文献   
83.
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也有象似性.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语言象似性特别是句法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8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当中的五个环节中构思是写作转折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是不言而喻的,问题出在指导乏术。实践证明,培养学生举象思维是指导学生构思重器:首先,明确举象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读写结合中习得举象思维方法;最后,写作实践中历练举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5.
:《周易》反映了中华先民由原始思维向现代思维转化的过程 ,《周易》的成文及在占筮过程中使用的思维符号是“象” ;此“象”有四种形态 ,三种思维形式即“直观表象思维”、“象征思维”、“意象思维” ,本文立足于《周易》 ,结合原始人类学知识 ,分析论述《周易》中所存在这三种“象”思维。  相似文献   
86.
《小学时代》2016,(Z3):23
妮尔马拉·托普诺出生在印度东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她只有小学文化,甚至没出过自己的村落,但是,17岁的托普诺却有一种特异功能:能听懂象语,与大象进行语言和肢体交流。从托普诺记事起,村里的人似乎就与大象为"敌"。村民们辛辛苦苦耕种一年的庄稼,一夜之间可能就被象群踏为平地。可是,野生大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村民们不能屠杀,只能驱赶。从小,托普诺就对大象很好奇,她很想与大象接近。当大人们驱赶  相似文献   
87.
李婧 《考试周刊》2010,(10):31-32
象似性是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象似性不仅存在于语音、词汇和句子层面,还存在于语篇层面。而语篇层面的象似性主要表现在语音、形状、数量、序列、标记等方面。本文应用象似性理论来重点分析语篇层面的顺序象似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8.
司空图提出了"思与境偕"的诗歌形象理论,这一理论是在总结唐代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古代"韵味说"的继承和发展,从追求"滋味说",再到追求"味外之味",这是古代诗人努力追求文学作品表达思想内容的最大化的工作不断深入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象似性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这一原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各层面,如语言变化、修辞、句法等。无一例外,在解释词汇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这一原则更是体现出极具特色的优越性。本文将探索存在于词汇的语音、词形及词结构各层面的象似性现象,从英汉两种语言入手,进一步发掘英汉语言中存在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90.
本文考虑无限维线性空间V上的一个线性变换σ,其象Im(σ)与核Ker(σ)是否为空间V的直和项的问题.主要结果如下:如果Im(σ)是有限维的,那么Ker(σ)是V的一个直和项,即存在V的一个子空间U,使得V=U(+)Ker(σ):并且V可以分解成Im(σ)与Ker(σ)之直和的一个充要条件为下列两个等式之一成立:V=Im(σ)+Ker(σ)与Im(σ)∩Ker(σ){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