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台湾现代派小说以强化人物心理描写为其重要特征。描写人类存在的基本困境、写变态、病态心理,揭示“流浪的中国人”的独特心态,是构成台湾现代派小说心理描写的主要内容。这些小说对心理描写都力求从侧面、多角度、多层次,以显示人物心态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心理描写主要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42.
变态心理做人文基准的界定,是全面客观认识心理异化现象的重要方面。生命自由与感知失衡的冲突,以至冲破心理承受阈限,是根本标准。变态心理艺术化的过程,怎样加强审美趋动、深化审美语境、锻炼审美感悟,均为审美心理学和艺术学已经忽略而又不该忽略的课题。社会心理学与艺术美学结合形成的核心论点是:厚重的人文关怀借助艺术智慧构建出特别的难以参透和言尽的情感领域-通过艺术想象,满足人类自娱自足心理,通过艺术真实,强化人类自在、自省意识;通过艺术透视,拓展人类自知、自责胸怀。变态心理艺术化承载的是文化反思和生命自由的呼吁。  相似文献   
43.
心理分析批评又称心理批评,弗洛伊德主义或精神分析学。它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通过对变态心理和无意识领域的研究而提出的一套分析人类心理的理论。  相似文献   
44.
<正>张爱玲以尖锐凌厉的笔触写下了许多变态心理和扭曲人性所造成的悲剧故事,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文坛最美的收获"——《金锁记》。从女性视角看,主人公曹七巧没有得到她想要的一切,"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不幸又可怜;而她最终"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却是可悲又可恨。她这一生就是一部  相似文献   
45.
变态心理是指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异常或病态表现。弄清变态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机理 ,是实施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关键和前提。精神分析的心理变态观点主要有 :无意识和压抑理论、人格构成学说、性心理的发展学说。认为本能的冲动是一切行为的动力 ,本我与超我的冲突是心理变态的根源。人本主义的心理变态观点认为由自我观念可发展形成高级的“社会我”和“理想我” ,“理想我”和“社会我”相差很远甚至相矛盾 ,会引起人的焦虑、苦恼 ,这是心理变态的根源。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在整个变态心理学理论存在很多分歧和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46.
一般在论及文艺与道德间的交互作用,即“文以载道”(这里的“道”,仅以它所包含的多种观念因素中的伦理学意义而言),“道以文传”,以及道德对文艺社会价值的影响,文艺影响社会道德风尚的问题时,人们普遍乐于接受在常态心理和理性因素制约统驭下的文艺与道德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和作用,而往往忽视了文艺作为多种价值和多重意识、情感复合的美感载体所蕴含的审美特质的多样性,以及这种审美情感形式中所饱含的大量的变态心理和非理性因素(如潜意识、无意识等)。这正是为什么我们在论及这二者的交互作用时,往往显得简单局促,在讲通…  相似文献   
47.
《钢琴教师》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用冷峻犀利的目光审视其身处的社会。文章分析了主人公埃里卡的变态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对作者的隐含观点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8.
王熙凤是红楼中的女强人形象 ,但她的所作所为却表现出了一种变态心理 ,探究原因发现封建的特权家庭培养了她的性格 ,又压抑了她 ;特殊的生活经历成就了她的性格 ,也纵容了她。这些造成了她敏感、多疑、嫉妒、狠毒、冷酷、报复等行为。  相似文献   
49.
抗战时期,日军在中国的战争与施虐罪行罄竹难书。而其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则是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杀。长期的军国主义教育,使日军形成了征服中国的心理基础,是导致暴行发生的直接原因;普遍存在于日军士兵中的大和民族优秀论意识以及蔑视中国人的认知心理,是暴行发生的内在原因;长期的侵华战争使日军形成了变态的畸形心理,是暴行发生的深层因素;在对被征服者的凌辱与毁灭中,日本士兵恐惧报复的心理,是暴行全面发生的原因;日军在战争中遇到中国军民的顽强反抗,形成了其强烈的复仇心理,是暴行发生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50.
沉默的杀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社会只关注他们的罪行,不关注他们为什么犯罪,那么,惩治他们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